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
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诗句翻译:
墨子说:“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这些都是诸侯认为的良宝。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 回答:“不可以。”所谓贵良宝,是因为它可以利人。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所以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是因为它可以利民,而义可以利人,所以说,义,天下之良宝也。”
译文:
墨子说:“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这些都是诸侯认为的良宝。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 回答:“不可以。”所谓贵良宝,是因为它可以利人。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所以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是因为它可以利民,而义可以利人,所以说,义,天下之良宝也。”
注释:
-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指和氏璧、隋侯珠、三颗大珍珠和六颗小珍珠,都是珍贵的宝物。
- 诸侯之所谓良宝: 诸侯认为的良宝。
- 可以富国家, 众人民, 治刑政, 安社稷: 可以使得国家富裕,人民众多,刑罚公平公正,社会安定。
- 远者近之, 而旧者新之: 将远方的人引进来(使国家富强),让旧的东西更新(使社会进步)。
- 仲尼: 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善为政者若之何: 怎样做好政治工作。
- 远者近之, 而旧者新之: 将远方的人引进来(使国家富强),让旧的东西更新(使社会进步)。
- 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 以所智告之: 不以别人不理解的事情告诉别人,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教导他们。
- 叶公子高: 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
- 未得其问也, 未得其所以对也: 没有弄清楚问题的真正含义和答案。
赏析:
这首诗是《墨子·公输子》的一部分,讲述了墨子对于“治国”的理解。他认为,真正好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简单地通过财富来增加国家的富强或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这种观点体现了墨子对于道德和正义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他反对单纯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只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因此,他的治国理念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和和谐统一,这也是他能够赢得人们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