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使家父来聘。
夏五月丁丑,烝。何以书?讥亟也。
秋,伐邾娄。
冬十月,雨雪。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祭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遂者何?生事也。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其辞成矣。◇桓公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诸侯来曰朝,此世子也,其言朝何?《春秋》有讥父老子代从政者,则未知其在齐与曹与?

下面是对《左传》中桓公(元年~十八年)相关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诗句:天王使家父来聘。
  • 译文:周天子派遣家父出访我国。
  • 注释:家父,古代对诸侯或大臣的尊称。
  1. 诗句:夏五月丁丑,烝。何以书?讥亟也。
  • 译文:夏季的五月初十,举行烝祭。为什么要记载这个呢?这是讥讽屡次祭祀。
  • 注释:烝祭,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于祈求丰收或祖先保佑。
  1. 诗句:秋,伐邾娄。
  • 译文:秋季,讨伐了邾娄国。
  • 注释:邾娄,古国名,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城附近。
  1. 诗句:冬十月,雨雪。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
  • 译文:冬季的十月,下起了雪和雨。为什么要记载这个呢?这是记录异常现象。为什么会是异常呢?因为不按季节行事。
  • 注释:雨雪,指降雪和降雨,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
  1. 诗句: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祭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遂者何?生事也。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乎我奈何?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其辞成矣。◇桓公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 译文:祭公来了,便前往纪国迎接王后。祭公是什么人?天子的三位重臣。为什么要不称使节?在婚礼中不称主人。顺从的人是什么人?处理国事。大夫没有随从的事情,那么他的话顺从是什么呢?是为了完成使命而来。那他完成使命又怎么办呢?让我为他做媒,如果可以,就用这种方式前去接应王后。女子在自己的国家自称什么?即使是天王的王后,还是说自己是我的妹妹。京师是什么?天子的居住地。京是指大的意思。师是什么?是众多的意思。天子居住的地方,必须用表示广大和众多的语言来说。
  • 注释:纪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济南一带。纪季姜,周王朝的一位公主,嫁给了鲁国国君。纪国与鲁国的关系在当时被视为友好关系。

这段文字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的背景信息,还深入探讨了其中涉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人际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