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年
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会者何?期辞也。其言弗遇何?公不见要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郎者何?吾近邑也。吾近邑则其言来战于郎何?近也。恶乎近?近乎围也。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内不言战,言战乃败矣。
◇桓公十一年
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郑庄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祭仲者何?郑相也。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也。其为知权奈何?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则病,然后有郑国。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解析:桓公十年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曹伯终生卒:曹桓公去世。

  2. 夏五月,葬曹桓公:夏季,埋葬曹桓公。

  3.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秋季,桓公与卫侯在桃丘会面,但未相遇。

  4.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冬天,十二月丙午日,齐侯、卫侯和郑伯在郎地交战。

  5. 其言弗遇何?公不见要也:说他们不相遇,是因为桓公没有看清形势。

赏析

  • 对曹桓公的去世进行描述:此句通过“终生卒”突出了曹桓公生命的结束,表达了对其早逝的哀悼。
  • 描绘与卫侯的会战情景与结果:此句通过对“弗遇”的解释,揭示了桓公未能及时识别局势,错失了良机,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
  • 对郑伯的态度和行为的分析:“其言弗遇何?公不见要也”指出,郑伯虽来战,却未得到桓公的青睐,这反映出郑伯对局势判断的失误。

桓公十一年

  1. 春正月:春季,正月,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

  2. 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齐国人、卫国人和郑国人在恶曹举行会盟。

  3.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夏季,癸未这一天,郑庄公正在出生后不久便去世。

  4. 秋七月,葬郑庄公:秋季,七月,安葬郑庄公。

  5. 九月,宋人执祭仲:九月,宋国抓住了名臣祭仲。

  6. 突归于郑:突回到了郑国。

  7. 忽出奔卫:忽逃离到卫国。

  8. 宋人者,宋公也:宋人是宋国的国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