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运。
秦人、白狄伐晋。郑人围许。
城中城。
◇成公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率师侵郑。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其言乃不郊何?不免牲,故言乃不郊也。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齐人来媵,媵不书,此何以书?录伯姬也。三国来媵非礼也,曷为皆以录伯姬之辞言之?妇人以众多为侈也。
丙午,晋侯孺卒。
秋七月。公如晋。
◇成公十一年
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晋侯使郤州来聘。己丑,及郤州盟。
夏,季孙行父如晋。秋,叔孙侨如如齐。
冬十月。
◇成公十二年
春,周公出奔晋。周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自其私土而出也。
夏,公会晋侯、卫侯于沙泽。
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编纂而成,其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成公(元年~十八年)时期的记载,展现了这一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盟会、外交活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政治含义。以下是对相关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译文:这一句描述了在冬季十月的某个时候,齐国的顷公被安葬。
    赏析: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战争与和平行为,以及对于死者的尊重和丧葬礼仪的重视。

  2. 诗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
    译文:楚国的公子婴齐率领军队攻打莒国。
    赏析:此句揭示了楚国的强大和对外扩张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春秋时期国家间的军事竞争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3. 诗句:“秦人、白狄伐晋。”
    译文:秦国和白狄联合起来进攻晋国。
    赏析:通过这一事件,可以了解到当时各国之间复杂的联盟与对抗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晋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应对策略。

  4. 诗句:“郑人围许。”
    译文:郑国人包围了许国。
    赏析:此句显示了郑国与其他诸侯国的紧张关系,特别是与许国。这种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到领土争端或政治压力。

  5. 诗句:“城中城。”
    译文:由于某种原因,城中之城被攻陷。
    赏析:这句话可能是对某次具体战争事件的叙述,突出了战争中城池易攻难守的特性。

  6. 诗句:“成公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率师侵郑。”
    译文:成公十年春天,卫侯的弟弟黑背率领军队侵犯郑国。
    赏析:此句明确指出了春秋早期郑国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反映了当时诸侯间的权力斗争和地域争夺。

通过对《春秋》中“成公”部分的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还能深刻体会到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独特魅力。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格局,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