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
秋八月,□众。
冬十月。◇宣公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
大旱。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宣公八年
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其言至黄乃复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复?讥。何讥尔?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
辛巳,有事于太庙。
仲遂卒于垂。仲遂者何?公子遂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为弑子赤贬。然则曷为不于其弑焉贬?于文则无罪。于子则无年。壬午,犹绎。《万》入去龠。绎者何?祭之明日也。《万》者何?干舞也。龠者何?龠舞也。其言《万》入去龠何?去其有声者,废其无声者,存其心焉尔。存其心焉尔者何?知其不可而为之也。犹者何?通可以已也。戊子,夫人熊氏薨。

诗歌逐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

  • 夏四月。
  • 秋八月,□众。
  • 冬十月。◇宣公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 夏,公会齐侯伐莱。
  • 秋,公至自伐莱。
  • 大旱。
  •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译文

  • 夏四月:夏季的第四个月。
  • 秋八月,□众:秋季八月,发生了很多事件。
  • 冬十月:冬季第十个月的记录。
  • 宣公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春季,卫君派遣孙良夫前来和诸侯会盟。
  • 夏,公会齐侯伐莱:夏季,鲁国和齐国联合攻打了莱地。
  • 秋,公至自伐莱:秋季,鲁公从讨伐莱地回来。
  • 大旱:严重的旱灾发生。
  •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冬季,鲁文公和其他诸侯在黑壤举行会议。

注释与赏析

  • 宣公元年~十八年:这段文字主要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宣公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
  • 夏四月:夏季的第一个月,通常用来记载农事活动或重要事件。
  • 秋八月□众:秋季的八月份,“□”表示发生了许多事情,表明这个时间是多事之秋。
  • 冬十月:冬季的第十个月,标志着一年中寒冷的季节。
  • 宣公元年春至十七年冬:这一系列年份覆盖了整个宣公时期,反映了鲁国的内政外交以及战争情况。
  • 大旱:严重的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 黑壤: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部的黑土岗子,可能是此次会议的地点。
  • 左传: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史书,详细记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事件。

通过这些注释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左传》中记载的宣公时期的事件及其背后的含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