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父还自晋,至柽,遂奔齐。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归父使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反命乎介,自是走之齐。
宣公(元年~十八年)
归父从晋国回来,走到柽地,就投奔齐国。为什么?善于辞令。为什么擅长呢?因为归父派使者到晋国去,从晋回到柽,听到国君去世,家里遣送人,铺设祭坛哭吊君主而穿好丧鞋,回报使命到齐国。
注释:
- 宣: 周朝国名,春秋时为诸侯国。
- 归父: 周宣王的后代,字子家,鲁国的公子。他因被废而流亡于齐、郑之间。
- 晋: 周王朝的属国,春秋五霸之首,位于今山西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
- 柽: 地名,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 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归父使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反命乎介,自是走之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归父之所以能回国,因为他善于辞令;他之所以会善于辞令,是因为他曾出使晋国,从晋国回到柽地,听说君王死了,家里派人来接,铺设灵堂哭吊君主而穿好丧鞋,回报使命到齐国。”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归父回国的原因,以及他的善辞之能。首先,归父之所以能回国,是因为他善于辞令,这是他能够成功回国的关键因素。其次,归父之所以善于辞令,是因为他曾出使晋国,从晋国回到柽地,听说君王死了,家里派人来接,铺设灵堂哭吊君主而穿好丧鞋,回报使命到齐国。
这首诗通过归父的故事,表达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善于辞令,并且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辞令的重视和对于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