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甲午,地震。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复立也。曷为不言其复立?《春秋》见者不复见也。何以不言及?敌也。何以书?记灾也。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开阳。
宋乐髡帅师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娄。
◇哀公四年
春王三月庚戌,盗杀蔡侯申。弑君贱者穷诸人,此其称盗以弑何?贱乎贱者也。贱乎贱者孰谓?谓罪人也。
葬公孙辰出奔吴。蔡秦惠公。
宋人执小邾娄子。
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归姓、公孙霍。
晋人执戎曼子赤归于楚。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其言归于楚何?子北宫子曰:「辟伯晋而京师楚也。」
城西郛。
六月辛丑,蒲社灾。蒲社者何?亡国之社也。社者封也,其言灾何?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蒲社灾何以书?记灾也。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
《哀公四年》是《左传·哀公篇》中的一章,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鲁哀公在四年间的事件。该章节详细记载了蔡昭公前往吴国的事件、晋国人捕获戎曼子赤归至楚国,以及滕子结的去世。
关于蔡昭公前往吴国的记述,反映了诸侯间权力斗争及逃亡现象的频繁。蔡公孙翩追赶并射击蔡昭公,导致其逃入百姓家中后死亡。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诸侯之间的政治纷争,也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政治变迁的无力感。
晋国人捕获戎曼子赤归至楚国的记载显示了军事力量和国家间联盟的影响。戎曼子赤被晋国捕获后送至楚国,此事件可能涉及复杂的外交策略和战争局势。
滕子结的去世,虽未具体说明原因,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压力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滕子结的去世可能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悲剧,包括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等。这一细节加深了对春秋时期动荡历史的认识。
通过这些事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例如,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诸侯间的争斗以及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是《哀公四年》这一篇章所反映的核心内容。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人们不仅能获得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信息,还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治理的深刻启示。
《哀公四年》不仅是对古代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全面展示。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