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城郚。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宋人杀其大夫,何以不名?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眛以师奔秦。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敌也。此晋先眛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外也。其外奈何?以师外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
冬,徐伐莒。公孙敖如莒莅盟。
◇文公八年
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伊雒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不至复者何?不至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则其言如京师何?遂公意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 文公(元年~十八年)逐句释义:

文公(元年~十八年)

1. 遂城郚: 在这一年,晋国完成了对郚的城池建设。

  •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这一句记录了宋国的君主王臣去世的时间。
  • 宋人杀其大夫,何以不名?: 这个事件中,宋国杀死了自己的大夫,但为什么没有提及具体的姓名呢?
  • 宋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也: 这里提到宋国的三代中没有出现大夫,原因是三代之内进行了婚姻联姻。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 此偏战也: 这是一场较为次要的战役。
  • 何不言师败绩?敌也。 为何不说这是一场失败的军事战役?因为这是与敌人的战斗。
  • 此晋先眛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外也。其外奈何?以师外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这句话解释了晋文公为何被称作“人”,以及他为何被视为贬义的原因。

狄侵我西鄙:

  •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秋季,文公在扈地与诸侯和晋国大夫举行了联盟会议。
  • 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诸侯不可使与公盟,眣晋大夫使与公盟也。 诸侯和大夫们为何未按常规顺序出席这次会议?文公未能维持秩序,原因是什么?由于诸侯无法亲自与文公会盟,才让晋国的大夫去代替。

冬,徐伐莒:

  • 公孙敖如莒莅盟: 冬天里,文公派遣公孙敖前往莒地参加盟礼。
  • 不至复者何?不至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则其言如京师何?遂公意也。 为什么他不参加盟礼而返回呢?是因为无法再派他去,因此他的回复是符合文公意愿的。
  • 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他为什么不从盟地出发呢?因为他仍在国外。

春秋谷梁传,文公

  • 文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葬曰会,其志重天子之礼也。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薨称公,举上也。葬我 这一节提供了《春秋》经文中关于文公即位和葬礼的描述。
  • 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其言来会葬何? 会葬礼也。 描述了文公即位时的情景和他参与的重要仪式,即与天王一同处理君王的葬礼。
  •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也 这节讲述了文公即位后处理君王丧事的过程,包括接受毛伯给予的礼物和命令。

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秦伯荦卒:** 这一篇记述了文公去世的事件,提到了秦伯荦的死亡时间和地点。

  • 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这描述了文公去世后不久发生的事件,齐国发生政变导致其国君被杀,随后文公会见了齐桓公并参与了葬礼。
  • 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冬十月,子卒。夫人姜氏归于齐。季孙行父如齐。莒弑其君庶其 这节记录了文公去世后一段时间内的其他事件,包括公子遂和叔孙得臣访问齐国以及其他王室成员的命运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