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殖种,以馀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荫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馀,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尔。」因就斫也。
桑生李树
汝南郡南顿县有个叫张助的农夫,在田间种禾苗。他发现一颗李核,打算把它拿走,但回头看到一棵空桑树里长着土,于是将这颗李核种了进去。他用剩下的汁液浇灌那颗李树。
后来人们看见桑树上又长出了李子,便相互传说起来。有人眼病痛时靠在树下休息,说:「李树君使我的眼睛痊愈了,感谢你给我一只小猪。」眼睛疼痛的小毛病,也会自然好起来。由于盲人能看见,因此远近都很有名气,他的车骑常常有好几千人。酒肉等供品也很多。过了一年多,张助远行回来,见到桑树,惊讶地说:「这有什么神力,竟是我亲手种的。」于是上去砍伐它。
【注释】
1.“汝南南顿张助”:即张衡(73—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属河南)人。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2.“于田中种禾”:于田中种禾苗。
3.“因殖种”:因为有了李树而种下李子。4.“溉灌”:灌溉。5.“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后来的人看见桑树上又结出李子。6.“因”:因此。7.“息荫”:休息。8.“言”:说。9.“李君令我目愈”:李树君使我的眼睛痊愈了。10.“谢以一豚”:谢罪并送一只猪作为酬劳。11.“目痛小疾”:视力不好的小毛病。12.“自愈”:自然就好了。13.“众犬吠声”,:狗叫声。14.“因”:所以。15.“盲者得视”:盲人能看到东西。16.“翕赫”:名声传得很广。17.“下车骑常数千百”:坐车马的常有好几千人。18.“滂沱”:形容酒肉等供品很多。19.“间一岁馀”:过了一年多。20.“斫”:砍伐。
【赏析】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汝南郡南顿县有个姓张的农夫,他种禾时,发现了一个李核。他想把这李核带走,却看到一棵树上也有一颗李子。于是他就在这棵树上把那颗李子种了起来,用剩下的汁液给它浇灌。一年后,这颗李子果然长成了一棵小李树。人们看见了都惊叹不已,纷纷前来观看。后来,张助从远方归来,看到这颗小李树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非常惊奇,以为这是神赐给他的礼物,于是就上前把它给砍掉了。这个故事虽短,但寓意深远。它反映了农民对于丰收成果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