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译文】

晋献公将要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对他说:“您何不将你的想法告诉国君呢?”世子说:“不可以这样做。君主喜欢骊姬,这是我伤害了君主的心。”公子说:“那么您为什么还不说话呢?”世子说:“不可以。君主说我有篡位的心思。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国家?我为什么要这样行事呢?”

于是派人去对狐突说:“申生有罪,是忘记伯氏的教诲而致此死地。申生不敢吝惜一死。不过,我们君王年老体弱,您年轻,国家多难,伯氏不出来辅佐我们的君王,如果出来了辅佐我们的国王,申生也会接受赐命而死。”申生再拜稽首,于是就死了。所以申生被谥为恭世子。

【注释】

  1.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名重耳,是中国春秋五霸之一。他因为宠爱自己的妻子骊姬,导致儿子申生的死亡。
  2. 世子:指的是国君的儿子,这里特指晋献公的儿子申生。
  3. 公子重耳:申生的同父异母兄长,后来成为晋国的国君。
  4. 伯氏:指狐突,是申生的朋友和老师,也是申生的舅父。
  5. 老:指年龄已大。
  6. 图:谋划、设计。
  7. 受赐而死:指受到赐命而自杀。
  8. 恭世子:晋献公死后,由于申生的兄弟重耳先于晋献公即位,因此申生被封为恭世子。
    【赏析】
    这首诗是《礼记·檀弓》中的一篇,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为了保护申生,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申生和重耳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和担当。
    诗中“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一句,表达了申生对于父亲偏爱骊姬而忽视自己的不满和愤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社稷的责任感。“吾何行如之?”这句反映了申生前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受赐而死”这句话揭示了申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体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古代士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牺牲的伟大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