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诗句翻译
晋献公的丧礼,秦穆公派人吊唁公子重耳,并说:“我听说,亡国的事情通常发生在这个国家,得国的事情也常常发生在这里。虽然您庄重地穿着丧服,但丧礼也不应该拖延太久,时机也不会错过。年轻人,您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此告诉舅犯。舅犯说:“年轻人应该婉言谢绝。对丧人而言,没有什么是宝贵的,而仁爱和亲情才是最重要的。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呢?这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谁又能说通天下人的心?年轻人应该婉言谢绝。”
重耳回应客人说:“君主惠赐哀悼我这样一个失去了父亲的臣子。我身负丧父之痛,不能与大家一同表达哀戚之情,这是我为您忧心。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有其他的心思,以这样的方式玷辱您的大义。”重耳磕头而不起身拜谢,哭泣之后站起来,站起来之后不离开现场。
译文
在晋献公的葬礼上,秦国的君主派使者前来慰问公子重耳。他们说道:“我们听说,失去国家的往往发生在这个国家;得到国家的人,也往往发生在这个国家。虽然你在悲痛之中,但是丧礼不应该拖延很久,时机不会错过。你是一个青年才俊,你考虑一下这件事情吧。”
公子重耳把这话告诉了舅犯。舅犯回答说:“年轻人应当婉言谢绝。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是真正珍贵的,而仁爱和亲情才是最为宝贵的。你的父亲去世意味着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让私利成为可能吗?谁能说服天下人呢?年轻人应该婉言谢绝。”
重耳对宾客们说:“君主赐予我哀悼一个已经去世父亲的恩典。我身怀丧父之痛,无法与你们一起表达我们的哀思,这是为了君王担忧。我父亲去世的含义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有谁会理解我们的心意呢?年轻人应该婉言谢绝。”
注释
- 晋献公:晋国的国君,名叫姬重耳。
- 秦穆公:秦国的君主,名叫嬴稷。
- 公子重耳(又称文公):晋献公的儿子,后来成为晋国的国君,名叫姬重耳。
- 稽颡: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谦卑。
- 不拜:不向对方行跪拜礼。
- 爱父:指对已故父亲的深情怀念。
- 不成拜:没有进行跪拜。
- 不私:不离开现场,保持恭敬的态度。
- 子显:可能是重耳的一个亲信或者随从。
- 穆公:秦穆公的名字。
赏析
- 此诗反映了一种深厚的君臣关系和对亡国之痛的理解与尊重。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重耳的谦逊与孝道。
- 诗中的“稽颡而不拜”表现了重耳的谦逊态度及对父亲的深厚情感,而“哭而起,则爱父也”则强调了对亡父的哀思和怀念。
- “远利”一词体现了重耳对于个人利益与道德原则之间取舍的考量,他选择放弃个人的利益,以彰显他的仁德。
-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重耳在国家大事和个人私情之间的挣扎,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君子应有的高尚品德与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