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摩篇翻译
《摩篇》是鬼谷子所著的一部著作,其中“摩”是指揣摩、洞察的技巧。而“内符”则是运用此技巧的核心所在。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其效果必然不为人所知。通过微妙地揣测和探测人们的欲望,然后加以引导,那么内在的策略就会得到响应。这种策略一旦发挥作用,必然有所作为。因此,在适当的时候隐去它,这就像掩盖真相一样,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躲避真实的情感。这样人们就不会意识到你的用心,因此可以顺利完成事情,而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在《摩篇》中,“摩之在此,符之在彼”,意指通过揣摩来理解对方的意图,然后根据这些意图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你总是能抓住事情的关键,从而使得事情没有不可能完成的可能。历史上善于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就像是握着钓竿站在深渊边缘,用饵引诱鱼儿上钩一样。所以说,掌握主动权的人每天都在取得成功,而周围的人却并不知晓;掌控战争的人每天都能取得胜利,然而敌人却不感到恐惧。圣人在幕后策划,所以称之为“神”;最终的成功是在阳光之下完成的,所以称之为“明”。所谓掌握主动权的人每天都在取得成功的,是因为他们积累的德行使民众心安理得,但人们并不知晓他们是如何获利的;他们积累的善行使民众自然而然地接受,人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因此天下人都把他们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人每天都能在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敌人却并不感到畏惧,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因此天下人都把他们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
在《摩篇》中,”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之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而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这段文字描述了如何运用摩的策略:既要保持平静(平),又要行为端正(正);既要学会喜悦(喜),又要学会愤怒(怒);既要学会表达(名),又要学会行动(行);既要学会清廉(廉),又要学会诚信(信);既要学会利益获取(利),又要学会卑微谦让(卑)。总之,在《摩篇》中,通过对各种情感的把握和控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