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犹甚。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赏析】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是一篇阐述君主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政论。文章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君想要了解事物是否平直、方圆,一定要用准绳和规矩去量度;同样,人君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就必须要任用正直之士。接着指出,天子设立辅弼、师保等职,正是为了举贤任能,帮助自己发现过失,而作为普通人的君主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了。最后得出结论:存亡安危,千万不要向外面求取意见和帮助,而应该致力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内圣外王”,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文章以比喻开篇,说明人主欲知平直与方圆,必须用准绳和规矩去量度的道理。接着,又用类比的方法,阐明人君要真正了解自己,就必须任用正直之士的观点。这两段都是论述人君如何通过客观标准来认识自己,并由此进一步推论出人君应重视主观自我修养的必要性。
文章第三段,作者将议论的重点从人君个人转移到了国家政权上。这里运用了一个比喻,说人君若想亡国失位,就不应向别人求教求助,而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实际上是在告诫人君不要过分依靠外力来解决问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强调了“内圣”与“外王”的关系。认为人君如果能够做到“内圣”即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品质,就能实现“外王”之目的。这是对人君修身养性与治国理政之间关系的深刻论述。
这篇文章在论述人君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既强调了客观标准的作用,也突出了主观修养的重要性。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对于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