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则不然。世主之所以加务者,皆非国之急也。身有尧、舜之行,而功不及汤、武之略者,此执柄之罪也。臣请语其过。夫治国舍势而任说说,则身剽而功寡。故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圣人非能以世之所易胜其所难也,必以其所难胜其所易。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世知,则力可以胜之。臣愚,则易力而难巧;世巧,则易知而难力。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以随世禁。故千乘惑乱,此其所加务者过也。
【翻译】
《商君书·算地》: 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君主所致力于的,并非是国家的紧迫事务。自身有着像尧、舜一样的品行,却无法达到像汤、武那样的成就,这是掌握政权的罪过。臣下请求指出其中的错误。治理国家若抛弃权变,而只是空谈理论,那么就会身陷险境而功业微薄。因此,《诗经》、《尚书》中谈论治国之道的人,会让民众游手好闲而轻视他们的君主;崇尚隐士的人,会让民众疏远而不尊敬他们;崇尚勇士的人,会使得民众竞相违反禁令;擅长技艺的人被任用时,会让民众轻浮而容易迁移;经商致富且贪图安逸的人,会让民众依附议论他们的主人。所以五种民众的增加都会削弱国家的实力,导致土地荒芜和军队虚弱。谈论治国之道的人依赖口才,隐居不仕的人依靠内心,崇尚勇力的人依靠气势,擅长技艺的人依赖双手,经商之人依赖自身。所以天下的统一归一,而个人的势力则依附于外。如果拥有重厚的力量,却寄托于偏私的家族,这是尧、舜难以做到的。因此,汤王、武王禁止这种做法,就可以确立功业并且获得名声。圣人并不是能凭借世人所易行的事情来战胜世人所难做的事情,而是要凭借世人所难做的事情来战胜世人所易行的事情。所以民众愚笨,则可以用计谋胜过他们;世人均智慧,则可以用武力制服他们。臣下愚蠢,则易于使用武力但难以智巧;世人狡诈,则易于了解事情却难以用武力控制。故神农教民耕稼而称王天下,是因为他掌握了人们的知识和智慧;汤王、武王使国家强盛并征召诸侯,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武力。现在社会奸诈而民众放纵,正是模仿汤王、武王的时代行事,但却违背了神农的教导,这实际上是君主们所应避免的事情。
【注释】
- 《商君书·算地》:这是商鞅在《商君书》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讨论治国之策和策略。
- 舍势任说:放弃权变而仅凭言论治国。
- 事处士:尊崇隐士。
- 民远而非其上:民众远离君主而鄙视他。
- 五民:指民众的五种类型。
- 田荒而兵弱:土地荒芜,军队力量衰弱。
- 资之于口:依赖言论的能力。
- 意:内心。
- 技:技术。
- 商贾之士:经商致富的人。
- 资于身:依赖自己的实力。
- 知可以胜之:以智慧可以胜过他人。
- 力可以胜之:以武力可以胜过他人。
- 神农教耕而王天下:神农通过教导人民耕种从而统治天下。
- 师其知:效仿他的知识和智慧。
- 致强:增强国力。
- 服其力:依靠强大的武力。
- 方效汤、武之时:正在模仿汤王、武王的时代行为。
- 而行神农之事:按照神农的做法行事。
- 随世禁:顺应时代的变化。
【赏析】
本篇是《商君书·算地》一文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君主治国必须重视法治而非空谈的理论,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不同人材类型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不同人材的重视程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文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