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人复漏,则小人辟淫而不苦刑,则徼幸于民、上;徼于民、上以利。求显荣之门不一,则君子事势以成名。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君子不设其令,则罚行。刑烦而罚行者,国多奸,则富者不能守其财,而贫者不能事其业,田荒而国贫。田荒,则民诈生;国贫,则上匮赏。故圣人之为治也,刑人无国位,戮人无官任。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
君子下其位,则羞功;小人冀其利,则伐奸。故刑戮者,所以止奸也;而官爵者,所以劝功也。今国立爵而民羞之,设刑而民乐之,此盖法术之患也。
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立官贵爵以称之,论荣举功以任之,则是上下之称平。上下之称平,则臣得尽其力,而主得专其柄。
诗句
商君书 · 算地
译文:
小人避罪,不畏惧惩罚,因此他们会利用这种侥幸心理来讨好百姓和上级;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获取私利。君子如果追求名利的途径不止一个,那么君子就会凭借权势来获得名声。小人不害怕禁令,所以法律繁复。君子如果不设立法令,那么罚金也会执行。法律繁多且罚金被执行的原因,是导致国家多奸邪,而富人们不能守住他们的财富,贫穷的人也不能经营事业。农田荒废,则人民生活艰难;国家贫困,那么君主的赏赐也会匮乏。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使犯法之人无国法可用,受刑者无官位可任。如果犯罪者有地位,那么君子就会失去其位置;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美食,那么小人就希望从中获利。君子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地位,那么他会因为功绩而感到羞愧;小人如果希望得到利益,那么他们会积极打击邪恶。所以,刑罚是为了防止邪恶的,而官爵则是奖励努力的。现在国家设立官爵而民众却因此而感到羞耻,设置刑罚而民众却乐于接受,这是因为法术出现了问题。
注释
- 商君书: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法家著作,由商鞅所著,对秦国及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 算地: 此为《商君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探讨治国之术,其中包含如何用法律、刑罚等手段治理国家。
- 小人辟淫而不苦刑: 指的是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规避法律的人,他们虽然知道刑罚,但并不惧怕。
- 徼幸于民、上: 指通过某种手段或关系,在民众或君主面前谋取私利。
- 求显荣之门不一: 意即寻求名誉和荣耀的途径多种多样。
- 君子事势以成名: 君子通过依附权势或形势来获得声誉和名望。
- 田荒,则民诈生: 农田荒芜,人民便会为了生存而采取欺诈行为。
- 国贫,则上匮赏: 国家贫困,君主的赏赐便无法满足民众。
- 故圣人之为治也: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是……
- 刑人无国位: 对犯法的人不设官位。
- 衣锦食肉: 穿着华美的衣物,享用美味的食物。
- 小人冀其利: 小人希望从中获得利益。
- 君子下其位: 君子会因为功绩而感到羞愧。
- 上下之称平: 君臣之间评价相对公正平等。
- 臣得尽其力: 臣子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事。
- 主得专其柄: 君主能够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