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运。
◇昭公二十八年
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
六月,葬郑定公。
◇昭公二十九年
春,公至自乾侯,居于运。齐侯使高张来唁公。
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
秋七月。
冬十月,运溃。邑不言溃,此其言溃何?郛之也。曷为郛之?君存焉尔。
◇昭公三十年
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晋顷公。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禹奔楚。
◇昭公三十一年
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孙隐如会晋荀栎适历。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晋侯使荀栎唁公于乾侯。
秋,葬薛献公。
冬,黑弓以滥来奔。文何以无邾娄?通滥也。曷为通滥?贤者子孙宜有地也。贤者孰谓?谓叔术也。何贤乎叔术?让国也。其让国奈何?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则未知其为武公与,懿公与。孝公幼,颜淫九公子于宫中,因以纳贼,则未知其为鲁公子与,邾娄公子与。臧氏之母,养公者也。君幼则宜有养者,大夫之妾,士之妻,则未知臧氏之母者曷为者也。养公者必以其子入养。臧氏之母闻有贼,以其子易公,抱公以逃,贼至凑公寝而弑之。臣有鲍广父与梁买子者闻有贼,趋而至,臧氏之母曰:「公不死也,在是,吾以吾子易公矣。」于是负孝公之周诉天子,天子为之诛颜而立叔术,反孝公于鲁。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其言曰:「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叔术为之杀杀颜者,而以为妻,有子焉谓之盱。夏父者,其所为有于颜者也。盱幼而皆爱之,食必坐二子于其侧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来,人未足而盱有馀。叔术觉焉曰:「嘻!此诚尔国也夫!」起而致国于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叔术曰:「不可!」三分之,叔术曰:「不可!」四分之,叔术曰:「不可!」五分之,然后受之。公扈子者,邾娄之父兄也,习乎邾娄之故,其言曰:「恶有言人之国贤若此者乎!」诛颜之时,天子死,叔术起而致国于夏父。当此之时,邾娄人常被兵于周,曰:「何故死吾天子?」通滥则文何以无邾娄?天下未有滥也。天下未有滥,则其言以滥来奔何?叔术者,贤大夫也,绝之则为叔术不欲绝,不绝则世大夫也,大夫之义不得世,故于是推而通之也。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运。
◇昭公二十八年
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
六月,葬郑定公。
◇昭公二十九年
春,公至自乾侯,居于运。齐侯使高张来唁公。
公如晋,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
秋七月。
冬十月,运溃。邑不言溃,此其言溃何?郛之也。曷为郛之?君存焉尔。
◇昭公三十年
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夏六月庚辰,晋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晋顷公。
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禹奔楚。
◇昭公三十一年
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孙隐如会晋荀栎适历。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晋侯使荀栎唁公于乾侯。
秋,葬薛献公。
冬,黑弓以滥来奔。文何以无邾娄?通滥也。曷为通滥?贤者子孙宜有地也。贤者孰谓?谓叔术也。何贤乎叔术?让国也。其让国奈何?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则未知其为武公与,懿公与。孝公幼,颜淫九公子于宫中,因以纳贼,则未知其为鲁公子与,邾娄公子与。臧氏之母,养公者也。君幼则宜有养者,大夫之妾,士之妻,则未知臧氏之母者曷为者也。养公者必以其子入养。臧氏之母闻有贼,以其子易公,抱公以逃,贼至凑公寝而弑之。臣有鲍广父与梁买子者闻有贼,趋而至,臧氏之母曰:「公不死也,在是,吾以吾子易公矣。」于是负孝公之周诉天子,天子为之诛颜而立叔术,反孝公于鲁。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其言曰:「有能为我杀杀颜者,吾为其妻。」叔术为之杀杀颜者,而以为妻,有子焉谓之盱。夏父者,其所为有于颜者也。盱幼而皆爱之,食必坐二子于其侧而食之,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来,人未足而盱有馀。叔术觉焉曰:「嘻!此诚尔国也夫!」起而致国于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叔术曰:「不可!」三分之,叔术曰:「不可!」四分之,叔术曰:「不可!」五分之,然后受之。公扈子者,邾娄之父兄也,习乎邾娄之故,其言曰:「恶有言人之国贤若此者乎!」诛颜之时,天子死,叔术起而致国于夏父。当此之时,邾娄人常被兵于周,曰:「何故死吾天子?」通滥则文何以无邾娄?天下未有滥也。天下未有滥,则其言以滥来奔何?叔术者,贤大夫也,绝之则为叔术不欲绝,不绝则世大夫也,大夫之义不得世,故于是推而通之也。
翻译及注释
1. 昭公元年
- 春季:昭公即位的一年。
- 地点:事件发生在齐国。
- 事件概述:春秋时期,楚国公子围到郑国聘问并娶了公孙段的女儿为妻。
- 背景信息:伍举作为副使,准备进入宾馆时,郑国人讨厌他,派行人子羽婉辞拒绝他,于是住在城外。
2. 昭公八年
- 夏季:昭公即位后的第八个年头。
- 地点:晋国。
- 事件概述:昭公即位后不能亲自处理内外事务。
- 背景信息:当时昭公年纪尚小,未能亲政,需要大臣如范献子等辅佐。
3. 昭公二十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二十个年头。
- 地点:晋国。
- 事件概述:昭公即位后开始向越国用兵。
- 历史意义:昭公即位初期,通过对外扩张显示其权威和军事能力。
4. 昭公二十三年
- 秋季:昭公即位后的第三年。
- 地点:晋国。
- 事件概述:昭公向晋国请求帮助以巩固其在成周的统治地位。
- 历史背景:昭公试图通过加强晋国的支持来稳固其统治基础。
5. 昭公二十四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五个年头。
- 地点:晋国。
- 事件概述:晋国派遣富辛和石张访问晋朝,请求修复成周城。
- 历史背景:昭公希望借助晋国的力量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昭公对晋国表现出极大的依赖和尊敬。
6. 昭公二十八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八个年头。
- 地点:曹国。
- 事件概述:昭公到齐国访问后返回,期间停留在运输处。
- 历史背景:这一事件反映了昭公初期对国内外事务的谨慎态度,以及他在外交活动中的频繁移动和不稳定状态。
7. 昭公二十九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九个年头。
- 地点:鲁国。
- 事件概述:昭公在干侯停留期间,齐国国君赠送高张哀悼昭公的去世。
- 历史背景:昭公去世可能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关注和反应,齐国的哀悼行动显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尊重。
8. 昭公三十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十一个年头。
- 地点:干侯。
- 事件概述:昭公在乾侯居住时,齐侯派遣高张前来慰问。
9. 昭公三十一年
- 春季:昭公即位后的第十二年。
- 地点:干侯。
- 事件概述:昭公前往晋国参加葬礼并休息在乾侯期间接待了晋国使者荀栎。
10. 昭公三十一年之后
- 春季:昭公即位后第十五年,在乾侯。
- 地点:晋国。
- 事件概述:晋国使者荀栎访问并讨论关于晋顷公的葬礼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