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里克弑二君,则曷为不以讨贼之辞言之?惠公之大夫也。然则孰立惠公?里克也。里克杀奚齐、卓子,逆惠公而入。里克立惠公,则惠公曷为杀之?惠公曰:「尔既杀夫二孺子矣,又将图寡人,为尔君者,不亦病乎?」于是杀之。然则曷为不言惠公之入?晋之不言出入者,踊为文公讳也。齐小白入于齐,则曷为不为桓公讳?桓公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文公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

秋七月。

冬,大雨雹。何以书?记异也。

◇僖公十一年

春,晋杀其大夫ぶ郑父。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秋八月,大雩。

冬,楚人伐黄。◇僖公十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夏,楚人灭黄。秋七月。

诗名:《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解析

在《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齐国与许国的冲突以及随后晋国对里克的处置,都体现了晋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对背叛者的态度。通过此段历史事件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晋文公死后,其子奚齐、卓子的被弑事件对晋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同时,里克作为此次政变的关键人物,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晋国的稳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义与背叛的复杂看法。此外,文中还提及了齐小白入齐的事件及其对桓公讳的考虑,这显示了春秋时期对君主更迭的不同态度和记忆策略。最后,文章记录了秋七月的大雨雹现象,这是一次典型的自然灾害记述,但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异常气象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记载习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

关键词解释及译文:

  1. 齐侯 - 指齐国的君主。
  2. 许男 - 指许国的一位男性贵族。
  3. 里克 - 晋惠公的家臣,后成为晋国的大臣。
  4. 奚齐、卓子 - 晋惠公的儿子,被里克所杀。
  5. 惠公 - 晋文公的儿子,被里克所杀。
  6. 文公 - 晋文公,是晋惠公的谥号。
  7. 桓公 -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8. 文公享国短 - 文公的在位时间短。
  9. 美未见乎天下 - 文公正处在开始阶段,尚未展现其美名于世。
  10. 不为之讳本恶 - 为文公不讳其恶政。
  11. 冒顿灭黄 - 指的是公元前128年匈奴冒顿单于消灭东胡,并征服西至阴山的广阔地区,北至贝加尔湖。
  12. 狄侵齐 - 狄人侵犯齐国。
  13. 公子遂帅师伐邾 - 即鲁成公十六年,楚人攻打楚国。
  14. 晋人伐邾 - 晋国出兵攻打邾国。
  15. 冬十月,僖公至齐 - 冬天十月,僖公到达齐国。
  16. 乙巳日,僖公薨于寝 - 乙巳日,僖公在寝室去世。
  17. 十二月,僖公归自齐 - 十二月,僖公从齐国返回国内。
  18. 甲辰,葬晋文公 - 甲辰日,安葬晋文公。
  19. 狄侵齐 - 狄人侵犯齐国。
  20. 公伐邾取訾娄 - 鲁成公十六年,楚人攻打楚国。
  21. 秋八月,大雩 - 秋季八月,举行大规模的雩祭仪式。
  22. 文公享国短 - 文公的统治时间短暂。

《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不仅是一段简短的历史叙述,更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画卷。它揭示了晋国内部的争斗、对忠诚与背叛的界定,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这段历史的分析让我们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启发我们深思现代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权力运作方式。通过对《左传·僖公·僖公三十三年》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以及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