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其称季友何?贤也。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公孙慈卒。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僖公十七年
春,齐人、徐人伐英氏。夏,灭项。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此灭人之国,何贤尔?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会。
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僖公十八年
春王正月,宋公会曹伯、卫人、邾娄人伐齐。
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与伐而不与战,故言伐。《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曷为不使齐主之?与襄公之征齐也。曷为与襄公之征齐?桓公死,竖刁,易牙争权不葬,为是故伐之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一篇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本篇主要讲述了晋文公和秦国在郑国的冲突、晋国对秦穆公的救援以及随后的战役等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纷争及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下是对《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的解析: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描述了一位贤能的人物去世。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提到一位女性去世。
秋七月甲子,公孙慈卒:记录了另一位贤者去世的情况。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记述了一次诸侯会盟的场面,其中涉及多个国家的领袖共同参与的事件。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仅记录了具体的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对事件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