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执未有言释之者,此其言释之何?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

◇僖公二十二年

春,公伐邾娄,取须朐。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娄人战于升陉。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何正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执未有言释之者,此其言释之何?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    
---    
僖公二十三年    
春,公伐邾娄,取须朐。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秋八月丁未,及邾娄人战于升陉。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译文:    
在十二月癸丑日,鲁文公和各国诸侯在薄地结盟。解除了宋国的公爵位。没有谁要求解除,那么为什么说解除呢?这是根据文公自己的意思。文公自己是什么意思?是因为他参与了决定。    
    
注释:    
- 十二月癸丑(十二日): 农历十二月的第十一个日,通常用来记录具体的历史事件日期。    
- 公会诸侯盟于薄:薄地,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会议地点之一。在这里,各国诸侯集结商讨大事。    
- 释宋公:释放或解除宋公的公爵位,即免除他的公国公爵称号并放他回国。    
- 及邾娄人战于升陉:在秋季的某个月中,宋公和邾娄人发生了冲突,战斗发生在“升陉”这一地点。    
- 泓:地名,可能是今天的安徽或江苏一带,宋公在此地与楚国军队交战,结果战败。    
    
赏析:    
此段记载了鲁文公在位时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及其后果。首先,他通过与诸侯的结盟来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其次,他在特定情况下选择释放某些国家领导人的举动,可能反映出他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判断和策略部署。此外,对于宋公的失败,文公的决定反映了一种战略上的保守态度,即便面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他也尽量维持和平而非直接冲突。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展示了鲁国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