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卫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僖公二十六年

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漱盟于向。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巂,弗及。其言至巂弗及何?侈也。

夏,齐人伐我北鄙。

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乞师者何?卑辞也。曷为以外内同若辞?重师也。曷为重师?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也。秋,楚人灭隗,以隗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刺道用师也。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会至自伐齐。此取谷矣,何以致伐?未得乎取谷也。曷为未得乎取谷?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僖公二十七年

春,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为执宋公贬,故终僖之篇贬也。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僖公二十八年

”`
《春秋左氏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与诸侯国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和冲突。这部书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纷争、战争和外交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译文: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僖公二十六年
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漱盟于向。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巂,弗及。其言至巂弗及何?侈也。
夏,齐人伐我北鄙。
卫人伐齐。公子遂如楚乞师。乞师者何?卑辞也。曷为以外内同若辞?重师也。曷为重师?师出不正,反战不正,胜也。秋,楚人灭隗,以隗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刺道用师也。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会至自伐齐。此取谷矣,何以致伐?未得乎取谷也。曷为未得乎取谷?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僖公二十七年
春,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为执宋公贬,故终僖之篇贬也。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注释:

  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是该篇的开端,通过记载一系列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复杂国际关系和各国之间的政治动态。
  2. 冬十月癸亥:指的是冬天的第十个月,癸亥日是具体的日期,“癸”在古汉语中代表十天中的第零天开始的第十天。
  3. 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表示鲁文公与卫国的子和莒国的庆在洮地进行结盟。
  4. 齐人侵我西鄙:指齐国的军队入侵鲁国的西部边境地区。
  5. 公追齐师至巂,弗及:鲁文公追击齐国军队直到一个叫做“巂”的地方(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方),但没有追上。
  6. 夏,齐人伐我北鄙:指的是夏季齐国攻击鲁国的北部边境。
  7. 卫人伐齐:“卫人”是卫国的称呼,“伐齐”表明卫国参与了对齐国的攻击。
  8. 公子遂如楚乞师:公子遂是鲁文公的孙子,他访问楚国并请求援助。
  9. 乞师者何?卑辞也:“乞师”意味着向其他国家求援或求救。在这里,“卑辞”可能指的是谦卑的言辞来表达求助的意愿。
  10. 曷为以外内同若辞?重师也:这里提到的“外内同若辞”可能是某种外交策略,旨在强调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但实际可能是一种伪装。“重师也”则可能意味着这种行为是为了显示军事力量或增加国家威望的策略。
  11. 曷为未得乎取谷,而致伐?未得乎取谷也:这里讨论了为何要攻打齐国却未能取得粮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战略计划或者没有充分准备。
  12. 此其称人何?贬:这里提到“此人”指的是楚国,并且使用“贬”来描述这个行为,可能是因为楚国的行为被认为是不恰当或不道德的。
  13. 曷为贬?为执宋公贬,故终僖之篇贬也:解释为什么楚国的行为被贬,可能是因为它涉及了对宋国的不正当干预或者侵犯。
  14.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这是整个事件的结尾,通过和平谈判结束了一系列的冲突。

赏析:

《春秋左氏传·僖公三十三年》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重要事件的书籍,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各国之间的互动。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复杂的联盟与冲突,以及各国如何利用各种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此外,通过这些事件的发展,也可以观察到不同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如何影响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