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诗句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译文

苏秦开始向秦国的君主(指秦惠王)陈述他的连横策略时说:“大王您的国家西侧拥有巴、蜀和汉中的有利条件;北面有胡人和貉族等民族可以使用的资源;南面有巫山和黔中一带的限制;东面有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国土肥沃,民众富裕,战车万辆,士兵百万,广阔的田野千里,丰富的物资储备丰富多样,地理形势便利,这正所谓是一个天然的粮仓和宝库。凭借大王您的贤能和士人的众多,车骑的使用,兵法的教育,就可以统一各诸侯国,征服天下,称帝而统治。希望大王您稍微留心这件事,我将来会有具体的成效来向您汇报。”
秦惠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未丰满的人不能够高飞,文章尚未完成的人不能够施刑罚,道德修养不够深的人不能够使民众服从命令。政令和教化不顺畅的人不能够使大臣们勤勉办事。今天您不远万里亲自到我这里来教诲我,希望在别的时候再谈吧。”
苏秦说:“我本来怀疑大王您不能够听从我的建议。以前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而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汤讨伐有夏,文王讨伐崇侯虎,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任战争指挥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打仗就能成就大业的呢?古代的时候使战车飞快地奔驰在一起,互相结盟联合,天下统一为一体。约定盟约和联合阵线,武器不再隐藏。文士一起努力工作,诸侯之间迷惑混乱,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兴起了。各种制度完备之后,人们却假装虚假的样子,书籍堆满案头显得浑浊不清,百姓穷困。君臣上下都感到忧虑不安,百姓没有事情可做,如果明确地阐述道理,军事斗争就会更加频繁。华丽浮夸的语言和华美的服饰,发动战争不断进攻没有停止,繁琐华丽的言辞和文采铺陈的文章,使得天下无法治理。说话声音嘶哑耳聋,看不出成功的希望,坚持仁义和信用,天下就不会和睦相处。于是废除儒家学说而专心于武力训练,大量地培养勇士死士,把铠甲装备起来准备战斗,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仅仅靠居住不动而获得利益是不可能的,安心坐着而扩大领土也是办不到的,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春秋战国时的霸主和名君,他们常常想要坐收其利,但实际情况是做不到的。因此只能用战斗来继续发展,如果对敌人采取宽容政策,那么两军就会相互攻击;如果采取强硬态度迫使敌人屈服,那么军队就会使用兵器进行拼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伟大的功勋。所以在外通过武力取得胜利,在内通过仁义取得胜利,在上级通过威望取得胜利,在下级通过民众的服从取得胜利。现在如果想要统一天下各国,征服众多的诸侯国君,压制敌国,控制整个中原地区,抚育百姓、诸侯小国,没有武力是不行的。现在的君主们,忽视最重要的道理(仁义),沉迷于教导之中(无度),治理混乱(失德),迷惑于言辞(邪说)。这样来议论的话,大王您是不可能实行这一策略的!”

注释

  • “巴、蜀、汉中之利”: 指的是巴郡、蜀郡和汉中地区的战略和经济价值。
  • “胡骆、代马之用”: 指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资源以及马匹。
  • “巫山、黔中之限”: 指的是南方的巫山和贵州地区的自然景观与资源。
  • “肴函之固”: 指崤山以东的地形。
  • “文武之道”: 文中提及“文”指文治之术,“武”指武功之治。
  • “五帝三王五伯”: 泛指历代有名的君王或霸主。
  • “兵革不藏”: 指武器不被隐藏,随时可用。
  • “舌弊耳聋”: 形容语言表达不清,沟通困难。
  • “王固不能行也”: 表明苏秦认为秦惠王无法采纳他的策略。
  • “不嗣主”: 指不遵循先王遗训或未能实施治国理念的君主。
  • “不亲”: 不亲近臣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