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中叶道微。
董卓作乱乘衰。
僣上虐下专威。
万官惶布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注释】
汉,指东汉。董卓(167-192),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初为司隶校尉,后迁少府、大尉,专擅朝政。公元189年,废帝刘辩即位,他与王允合谋,诱使皇帝自尽,立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又废帝另立,是为少帝,自己任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建安二年(197年)称帝,改元“建安”,史称”董贼”。他荒淫残暴,纵容部下杀害无辜百姓,引起全国的反对。诗中说”道微”、”乘衰”,就是对董卓乱政的谴责;”僣上虐下”、”专威”,就是对他暴行的讥讽;”万官惶布莫违”是说百官畏祸,不敢反抗;”百姓惨惨心悲”,则是广大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此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
【赏析】
《六言诗三首》共三首,都是写董卓的残暴统治。
第一首:“汉家”句,点明时代背景,指出东汉王朝已到末世。董卓之乱正是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个缩影。
第二首:“董卓作乱”四句,从不同角度揭露了董卓的罪恶行径:一是政治上的专制独裁;二是经济上的横征暴敛,造成天下大乱;三是军事上的骄奢淫逸,败坏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首:“僭上”二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董卓的罪状:一是违背常理,超越封建等级制度,把天子降为诸侯,自立为帝;二是滥用威权,对臣下任意施用暴力,弄得众叛亲离,无人敢抗。
这三首诗虽然都是描写董卓的罪行,但各有侧重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揭示其本质。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到之处。它采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先从正面写董卓的罪恶行径,再从反面写他的必然下场;而且,每一层都写得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另外,还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如前两句就通过对比来强调“道微”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