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念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鸣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
诗句
-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 阿母常仁恻,念何更不慈。
-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鸣咽。
-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 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
译文
- 感叹时光流逝,思念父母,哀伤无尽。
- 有客人从远方来,听闻此事常感到高兴。
- 询问客人的消息,却发现他并非来自故乡。
- 偶然间遇到了一个愿望得以实现的机会,亲人前来迎接自己。
- 一旦得到解脱,就会抛弃儿女。
- 父母的恩情牵挂着我们的心灵,但分别的时刻总是难以预知。
- 我们的命运永远分离,不忍心与他们告别。
- 孩子紧紧地抱着我,询问我母亲将要去往何方?
- “人们都说母亲要离开,怎么会再有回来的时候呢。
- 母亲总是充满仁爱和同情,我怎么能不想念她呢?
- 我还未曾长大,母亲怎么可以不考虑我的未来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的《悲愤诗》中的第二章,反映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述诗人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别离的痛苦,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深的羁绊和相互依赖。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人未来的忧虑和对失去家庭的痛心,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在艺术表现上,此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骨肉来迎己”、“城郭为山林”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沉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