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注释】
悲歌:悲壮的歌声。
万乘:《尚书·舜典》中说:“巡守四方,用德和辑,庶邦咸休,惟王有成绩。”这里借以指代帝王的权威。
蕃:古国名,即今宁夏一带。
逆臣见迫:指秦朝灭亡时,赵高等叛将逼迫秦王子婴自杀。
适幽玄:往幽深玄远之地去。
【赏析】
《悲歌》,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担忧、对统治者不满的诗作。全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五字一句,节奏明快,情感深沉。
首句“天道易兮我何艰”,表达了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天道运行自然,没有什么难事,而自己却遭遇重重困难。这一句中的“天道易”与下句“我何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次句“弃万乘兮退守蕃”,“万乘”是指古代诸侯国的国君所乘车马,这里借指帝王。作者认为帝王应当顺应天命,放弃权势,退守边疆,而不是继续在朝廷中争权夺利。这里的“弃万乘”与上句的“天道易”相呼应,强调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第三句“逆臣见迫兮命不延”,描述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反抗势力的不满。作者认为这些逆臣(指那些反对秦始皇的人)被逼迫而死,是因为他们的命数已尽,无法延续下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一句“逝将去汝兮适幽玄”,表示作者要离开这个纷扰的世界,去到一个幽深玄远的地方。这里的“去汝”是对前文“弃万乘”的回应,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争斗的厌倦;“适幽玄”则暗示了作者追求超脱世俗、寻求真理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悲壮的歌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