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八月,螟。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六年冬,初算商车。

春,穿漕渠通渭。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诏曰:“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解析

  1. 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 解释:夏天的四月降下了霜冻,导致植物受损死亡。五月初发生了地震,随后全国宣布大赦,以宽慰民心。
  1. 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 解释:在五年的春天,河间王刘德去世。
  1.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 解释:夏季的时候,汉朝开始着手治理南部边境的叛乱(南夷),并派遣一万人前往雁门地区加固防御。
  1. 秋七月,大风拔木。
  • 解释:秋天的七月份,遭遇了大风,风力强劲到能连根拔起树木。
  1.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 解释:在乙巳这一天,皇后陈氏被废黜。对于那些被认为参与巫蛊之事的人,全部斩首示众。
  1. 八月,螟。
  • 解释:八月份发生了虫灾,称为螟害。
  1. 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 解释:为了选拔能够处理当前事务和学习古代智慧的人才,汉朝下令对那些有能力和学识的官员进行奖励,提供生活保障。
  1. 六年冬,初算商车。
  • 解释:在第六年冬天,开始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对商人征收车税。
  1. 春,穿漕渠通渭。
  • 解释:春季时,打通了漕渠以便河水能流通至渭水边。
  1. **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诏曰:“夷狄无义,所从来久。间者匈奴数寇边境,故遣将抚师。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虏之方入,将吏新会,上下未辑。代郡将军敖、雁门将军广所任不肖,校尉又背义妄行,弃军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将率之过也;教令宣明,不能尽力,士卒之罪也。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于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朕闵众庶陷害,欲刷耻改行,复奉正义,厥路亡由。其赦雁门、代郡军士不循法者。”
  • 解释:匈奴侵入上谷地区,杀害掠夺了当地官吏和百姓。汉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其他将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进攻。最终,卫青取得胜利,斩杀匈奴七百余人,但李广和公孙敖却未能成功返回。皇上下诏说:“夷狄不讲义理,他们的行为已经存在了很久。最近匈奴屡次侵犯我们的边疆,所以派出将领去安抚他们。根据古代的治军原则,军队应当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现在卫青等人刚上任不久,上下还未完全磨合好,公孙敖和公孙贺虽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校尉们违背命令擅自行动,放弃军队逃跑,还有少数士兵违反禁令。按照用兵的原则,如果将领不勤劳且不教导士兵,就是他们的过失;如果士兵们遵守命令但未能尽到努力,则是他们自己的过失。既然将军们都已经受到处罚,现在又对士兵施加更多的惩罚,这是不符合仁义之心的做法。朕同情百姓受到伤害,想要洗清耻辱,改正错误,恢复国家的正义。但是这样的道路是不存在的。因此免除雁门和代郡那些不守法令的士兵的刑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