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旱,蝗。
六月,行幸雍。
秋,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司奏议曰:“古者,诸候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不贡士,壹则黜爵,再则黜地,三而黜,爵、地毕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恶也。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夏,大旱,蝗。
这句诗描述了夏天的干旱和随后发生的蝗灾,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以及人民生活受到的影响。
译文:夏季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注释:夏 - 指夏季;旱灾 - 指严重干旱;蝗灾 - 指蝗虫成灾;
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这句诗表达了汉武帝对于政治治理的期望,强调了选拔官员的重要性以及对官员的监督。同时,也反映了汉武帝对于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视。
译文:皇帝希望公卿大夫能够总揽全局,统一思想和行为,推广教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强调以仁义为本,奖励品德高尚的人,惩罚邪恶行为。鼓励大家学习知识,参与政务,提高民众的士气。
注释:总方略 - 统筹规划政策;壹统类 - 统一思想观念;广教化 - 扩大文化教育;本仁祖义 - 以仁爱和正义为本;褒德禄贤 - 奖励德行和才能;劝善刑暴 - 倡导善良和惩罚邪恶;五帝、三王 - 古代五位帝王和三位圣王;夙兴夜寐 - 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 - 赞美天下士人为政者达到这个境界;故旅耆老,复孝敬 - 尊重老人,尊敬师长;复敬孝 - 尊敬孝顺;选豪俊,讲文学 - 选拔英才,提倡学问;箕参政事 - 参与国家大事;祈进人心 - 促进民众的心向;深诏执事 - 深刻地指示官吏们;兴廉举孝 - 提倡廉洁和孝顺的品质;庶几成风 - 期望形成风尚;绍休圣绪 - 继承先贤的伟大事业;十室之邑 - 一个家庭;必有忠信 - 一定有人忠诚守信;三人并行 - 同时存在三个人;厥有我师 - 其中就有我的老师;阖郡 - 整个城市;荐一人 - 推荐一个人;化不下究 - 教化不能深入到每一个角落;积行之君子 - 行为正直的君子;维伦 - 维持社会秩序;仲尼不云乎,“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故谚有之曰:“有教无类。”又曰:“唯我独贤。”孔子曰:“如有博施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