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秋,匈奴入代,杀都尉。

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还,休士马于定襄、云中、雁门。赦天下。

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前将军赵信军败,降匈奴。右将军苏建亡军,独自脱还,赎为庶人。

六月,诏曰:“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盖孔子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巡朔方,征匈奴,斩首虏万八千级,诸禁锢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斩首虏万九千级,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貤。其议为令。”有司奏请置武功赏官,以宠战士。

诗句:

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

译文:

夏六月,汉武帝下诏说:“听说引导民众遵循礼仪,用音乐来教化他们。现在礼仪毁坏、音乐崩解,我感到非常痛心。因此详细地邀请天下有才识的人士,都推荐给他们朝廷。命令礼官鼓励学习,讨论研究广泛听闻的知识,举出遗漏的地方和礼仪,作为天下的榜样。”

注释:

  1. “导民以礼”意为引导民众遵循礼仪,强调礼仪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2. “风之以乐”是指用音乐来教化人们,说明音乐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3. “今礼坏乐崩”意指目前礼仪制度已经崩溃,音乐也已经失去原有的和谐与秩序,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
  4. “朕甚闵焉”中的“闵”为同情之意,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担忧。
  5.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表示广泛邀请有才能的人来到朝廷。
  6. “咸荐诸朝”指所有人都向朝廷推荐人才。
  7. “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等表述了汉武帝加强礼仪教育和倡导全面学习的态度。
  8. “以为天下先”意味着以这些举措为全国之先。
  9. “夏六月”是汉武帝在位期间的具体时间,表明诏书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布的。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状况。他为了加强皇权,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恩令、制定法律等,同时也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推崇孔子的教导。同时,他重视人才培养,不拘一格地选拔官员,并亲自参与决策,形成了内朝与外朝的制衡机制。此外,他还积极对外扩张,征伐匈奴和西域,显示了他强大的统治能力和远见。诗中的“今礼坏乐崩”,揭示了他执政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衰败现象。整体来看,此诗展现了汉武帝在位时期的宏伟政治蓝图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