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狱中上梁王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只要进入宫廷或者朝廷,都会遭到嫉妒和排挤。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 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司马喜和范雎。司马喜因腿伤未能在魏国获得更高的官职,但在其他国家(如齐国或秦国)却得到了重用。范雎因被陷害而被囚禁,但他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这两个故事说明了,即使面临挫折和失败,只要有真才实学,依然有机会得到重用。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 这说明了这两位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或者朋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他人的影响。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 描述了两位古代英雄的故事:申徒狄跳河自杀,徐衍背负巨石投海自尽。这些行为表明他们为了正义和信念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不为名利所动。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
- 讲述了两位国君如何发现并重用人才的故事。百里奚和甯戚都是出身低微的人,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君主的信任。
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 强调了真诚和决心对于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即使面对众人的不同意见或流言蜚语,只要内心坚定,也能保持忠诚和团结。
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 指出偏听偏信会导致错误决策,独断专行则可能导致混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 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案例:孔子和墨翟分别因为言论自由而受到迫害。这证明了言论自由虽重要,但也可能引来嫉妒和诽谤,导致国家动荡。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
- 这两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来增强国家实力。由余帮助秦国统一六国,子臧帮助齐国和齐国的孙子巩固了地位。
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
- 质疑了仅仅遵循世俗或传统观念的做法,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根据实际能力和贡献来选拔人才。
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
- 强调君主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既要注重团结合作,也要警惕内部矛盾。这样既能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内斗。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 最后,作者呼吁君主学习齐、秦的智慧,借鉴宋、鲁的教训,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