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呔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的原文:
狱中上梁王书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故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 逐句释义:
- “狱中上梁王书” —— 邹阳在狱中写给梁孝王的信。
-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 —— 指出圣王明察秋毫,不偏爱个人,而是重赏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 “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 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君主应重视忠臣,利用仇敌来巩固国家。
- “何则?欲善亡厌也。” —— 指出追求善行没有止境,应不断进取。
- “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 继续使用历史典故,强调君主应正确利用敌人或对手。
- “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 指出真诚的态度和行动比言语更能赢得信任。
- “至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 —— 呼吁君主去掉傲慢之心,与人民建立深厚的关系。
- “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 通过历史上的悲剧来警告君主不要重蹈覆辙。
- 赏析:
- 思想深刻: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君主应有胸怀和远见的呼吁。
- 语言生动: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狱中上梁王书》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邹阳对于政治、道德和历史的一种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批判,邹阳展示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权力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