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睗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名夷吾,字子纠,颍上人。他与鲍叔牙有深厚的情谊,二人在青年时期结伴为商,但因管仲贫困而常占便宜,而鲍叔牙却理解他的境遇,从不计较。管仲后来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最终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全是管仲的功劳。
管仲曾说:“我当初困顿时,曾与鲍叔牙做买卖,分钱时我总是多得一些。鲍叔牙并不因为我贪心,而是知道我贫穷。我曾为鲍叔牙谋划事情而自己反而穷困,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愚蠢,因为他明白时运有利有弊。我曾经三次被国君罢黜,但鲍叔牙并不因此而认为我不贤能,因为我知道不是我不逢时。我曾经三次出战三番退败,但鲍叔牙并不因为我胆怯,因为他知道我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公子纠失败后,召忽自杀了,我被囚禁受辱,但鲍叔牙并不因此而认为我没廉耻,因为他知道我没有以小利自喜,只是不愿看到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管仲之所以能在齐国得到重用并建立赫赫功业,全赖鲍叔牙的举荐和推荐。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执政,齐桓公也确实因为管仲的治理使齐国强盛起来,这也证明了鲍叔牙的眼光和识人之明。管仲的名言“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更是体现了他对自己贫困时期的自知之明和对他人理解的感恩之情。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深厚友情和互相理解,还彰显了他们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史记·七十列传·管晏列传》中关于这两位的历史记载,既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