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太史公曰:我阅读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详实之至。看到这些著作后,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因此整理了他的传记。读到他的书时,世人大多知道其作品,所以我没有详细论述,仅讲述他轶事中的一些。

管仲在世时被誉为贤臣,但孔子却认为他不够完善。难道是他认为周朝衰微,齐桓公虽贤明,却不能勉力使其成为王者,只能称霸吗?有句话说「将顺从其美好,匡正其恶劣,所以君臣之间能够相亲」。这难道就是管仲所说的吗?

当晏子伏尸大哭庄公时,完成葬礼后才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见义不为无勇」的行为吗?至于他进谏时触犯君主威严,这正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表现!如果晏子还在,我即使为他执鞭,也会为之欢喜敬仰。

译文: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其中的内容非常详实。看到他的书后,我想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因此整理了他的传记。读他的著作时,世人大多知道他的作品,所以我没有详细论述,只讲述他轶事中的一些。

管仲在世时被誉为贤臣,但孔子却认为他不够完善。难道是他认为周朝衰微,齐桓公虽贤明,却不能勉力使其成为王者,只能称霸吗?有句话说「将顺从其美好,匡正其恶劣,所以君臣之间能够相亲」。这难道就是管仲所说的吗?

当晏子伏尸大哭庄公时,完成葬礼后才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见义不为无勇」的行为吗?至于他进谏时触犯君主威严,这正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表现!如果晏子还在,我即使为他执鞭,也会为之欢喜敬仰。

赏析:

这是司马迁对管仲、晏婴两人的评价。司马迁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并赞赏了他们的著作。接着,司马迁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最后,司马迁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