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于是司马迁对《史记》的记述进行整理,历时七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传记。但正当他即将完成时遭遇了李陵之祸,被下狱拘禁。他感慨道:“这是我的罪过呵!这是我的罪过呵!我身遭毁灭,无法再用了!”他退下来深深思索说:“《诗》《书》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是想要实现他们的志向与思想。从前西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就创作了《周易》;孔子在陈国、蔡国被困之时,就编定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就写出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就有了《国语》;孙膑腿受伤之后,就写了兵法著作《孙子兵法》;吕不韦被贬迁到蜀郡后,人们就流传着《吕览》一书;韩非被囚禁在秦朝,他就写有《说难》、《孤愤》两篇;《诗经》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圣发愤而作的著作吧。这些人都是在郁积的忧愤之中,无法得到发泄的途径,所以通过叙述古代的往事来启迪后人。”因此,司马迁最后终于写成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写到麟止的历史记载。

注释:

  1. 太史公:指司马迁。太史官名,掌管天文历法,兼管国家文书记录,故称太史公。2. 论次:研究编排。次:编排。3. 七年:指完成《史记》用了七年时间。4. 李陵之祸:指李陵因犯军令受刑,汉武帝下令处死李陵的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大败,投降匈奴,汉武帝欲杀之,其子上书求情,汉武帝才赦免李陵,封为右校王。5. 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子。6. 喟然:叹息的样子。喟:长叹。7. 是余之罪也夫:是我自己的罪过啊!8. 《周易》:周代的一种重要哲学著作。9. 《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作者不详,成文于鲁哀公十四年。10. 《离骚》:战国楚人屈原所作的抒情诗。11. 《国语》:战国晚期的一部记事散文集。12. 《说难》:战国晚期韩非所著的一篇政论文。13. 《孤愤》:战国末期韩非所著的一篇政论文。14. 《诗》三百篇:指《诗经》。15. 陶唐:即尧,传说中上古帝王。16. 麟止:传说中神兽麒麟的栖息之地,此处指《史记》。17. 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赏析:
    《史记·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自序,也是一篇著名的史传文学名著。文章以“太史公自序”为题,意在表达他的自谦之意,同时也是对《史记》的总结和自评。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交代了写作《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第二段总结了《史记》的主要内容,第三段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第四段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在第一段中,司马迁提到了他在完成《史记》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他因为李陵之祸而被下狱,这让他感到非常的痛苦和无助。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坚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第二段中,司马迁总结了自己所写的内容。他说自己在完成《史记》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这些内容对于后世的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在第三段中,司马迁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他也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认为历史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实的重要依据。
    司马迁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他表示自己虽然遭受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仍然没有放弃写作《史记》的决心和勇气。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后世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