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这首诗是关于文帝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思考。诗中反映了文帝对于国家连续几年收成不佳、水旱灾害、疾病疫情等灾情的担忧,以及对于自己的治理是否存在问题的思考。

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朕甚忧之:我非常担心这些情况。
  2.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我愚蠢而不明白,没有找到其中的原因。
  3.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或许我的治国之道存在失误、行为有过当之处呢?
  4. 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那么是因为天道不顺、地理不利(可能是指自然灾害)、人事关系失调、鬼神祭祀不盛或者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民不聊生的局面呢?可能是因为百官俸禄供养过多、无用事务太多、民众生活困苦等原因吧?
  5.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田地的面积并不是在减少,可是人民的口粮并没有增加。
  6. 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按照人口来衡量土地,古代还有剩余,但是粮食却非常紧缺,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是百姓们投身于商业贸易、损害了农业发展;或者是制作酒醪消耗粮食的人很多,饲养六畜的食物也很多吗?对于这其中的道理,我认为还不能完全理解清楚。
  7. 与其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与其丞相、列侯、郡守等高级官员一起讨论,如果有可以辅助百姓的办法,就大胆地去思考,不要有所隐瞒。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文帝对国家治理的关心和忧虑。他通过询问和反思,试图找出导致国家连续几年收成不佳、水旱灾害、疾病疫情等灾情的原因。他认为可能是由于自己的政治失误、行为不当、官场上的浪费、以及百姓的生活困苦所导致的。同时,他也意识到要帮助百姓度过难关,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文帝的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