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以难成而易败者。所谓可行而不可言者,趋舍也;可言而不可行者,伪诈也;易为而难成者,事也;难成而易败者,名也。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
诗句: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䖟。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译文:远古时期,人们居住在洞穴和水边,冬天无法抵挡霜雪和雾露的侵袭,夏天也无法忍受酷暑和蚊虫的叮咬。因此,圣人开始制作房屋,用土和木头建造屋顶和墙壁,用来遮风挡雨,抵御寒冷和炎热,让百姓安居乐业。
关键词:可行而不言、伪诈、事易成、名难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引出了“可行而不言”与“易为而难成”的对比。首先,“可行而不言”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看到效果的行为或策略,比如趋舍(即取舍)就是如此。然而,“可行而不可言”的行为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策略。接着,“可言而不可行者”是指那些虽然可以计划却难以实现的目标。最后,“易为而难成”意味着容易完成但可能难以持久的事情。
文章进一步指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结果往往是相反的。例如,为了迅速取得成功,可能会牺牲道德和诚信;为了短期的利益,可能会损害长远的名声。因此,真正的智者会避免这些行为,选择更为稳妥和可持续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商业决策、政治操作甚至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快速做出选择,但却忽视了长远的效益和道德底线。这首诗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诚信和道德原则,避免短视的行为导致长期的负面后果。
《淮南子·汜论训》中的这一思想对于个人品德的培养和社会道德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道德立场,追求真正有益的行动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