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知往而不知来,乾鹄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无所不通。然而不能自知,车裂而死。苏秦,匹夫徒步之人也,靻蹻嬴盖,经营万乘之主,服诺诸侯,然不自免于车裂之患。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大夫种辅翼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擒夫差之身,开地数千里,然而身伏属镂而死。此皆达治乱之机,而未知全性之具者。故苌宏知天道而不知人事,苏秦知权谋而不知祸福,徐偃王知仁义而不知时,大夫种知忠而不知谋。圣人则不然,论世而为之事,权事而为之谋,是以舒之天下而不窕,内之寻常而不塞。使天下荒乱,礼义绝,纲纪废,强弱相乘,力征相攘,臣主无差,贵贱无序,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休息,而乃始服属臾之貌,恭俭之礼,则必灭抑而不能兴矣。天下安宁,政教和平,百姓肃睦,上下相亲,而乃始立气矜,奋勇力,则必不免于有司之法矣。是故圣人者,能阴能阳,能弱能强,随时而动静,因资而立功,物动而知其反,事萌而察其变,化则为之象,运则为之应,是以终身而无所困。
诗句:
昔者苌弘,周室之执数者也。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数,无所不通。然而不能自知,车裂而死。
译文:
从前的苌弘,是周朝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天地间的气息、日月的运行、风雨的变化、以及历法中的度数,无一不精通。然而他却不能自我认知,结果被车裂而死。
注释:
- 苌弘:古代的天文学家,精通天文历法。
- 周室之执数者:周朝时期掌管天文历法的人。
- 天地之气:指自然界的气象变化。
- 风雨之变:指天气变化的征兆和变化。
- 律历之数:古代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记载。
- 车裂而死:形容苌弘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死亡而被残酷处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苌弘的命运,强调了掌握天文历法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后果。虽然苌弘精通天文历法,但却没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死命运,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尾。诗中通过对比苌弘与苏秦、徐偃王等人的命运,展现了不同人物由于缺乏全性之具,导致自身遭遇的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