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夏】
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确立的朝代,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并开创了以父死子继为原则的王朝传承模式。《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 这句话说明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后帝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接任了王位,开启了夏朝的第二个世纪。
在《史记·五子之歌》中进一步描述了太康失政的情况。据《五子之歌》记载:“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在位期间,由于荒废政务,沉溺于游乐,导致国家权力旁落。他的五位兄弟——仲康、叔康、庚堪、伯堪、季堪——聚集在洛水之南等待他归来,但他们最终没有等到。
帝太康失国之后,帝相(仲康)代立。帝相在位时,羲和(羲皇与和皇)沉迷享乐,废时乱日。胤(即胤征)前往征讨他们,并创作了《胤征》。《胤征》不仅是对帝相的批评,也是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映。
帝相崩后,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在位期间,重新确立了夏朝的统治。然而,帝中康时期,羲和等人继续沉迷于享乐之中,不务正业,使得国家陷入混乱。胤前去征讨羲和等人,并创作了《胤征》。
帝中康崩后,子帝相立。帝相在位初期,试图恢复秩序和稳定。然而,帝相在位期间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羲和等人的干扰。帝相崩后,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在位期间,重新确立了夏朝的统治。
帝少康崩后,子帝予立。帝予在位期间,继续致力于治理国家,并努力恢复帝相时期的秩序和稳定。然而,帝予的继位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支持,这也为后来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帝予崩后,子帝槐立。帝槐在位期间,继续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希望能够延续帝予的努力。然而,帝槐的统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诸侯的背叛和人民的不满。
《史记·夏本纪》中的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权力更替和政治斗争的现实意义。从太康到帝予,夏朝的统治者们经历了多次更迭和动荡。他们或因贪图享乐而失去民心,或因努力恢复国家秩序而付出代价。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政治清明、人民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为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