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殷本纪》译文及赏析
译文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帝小辛崩,子帝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赏析
背景分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商朝从中丁至小乙的混乱时期。在这一段历史中,由于王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和诸侯的不满,商王朝经历了连续的九代国王的统治(共27位君王,其中9位死于争夺王位的争斗),导致国家力量衰退。这种内乱不仅削弱了王权,也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政治改革
盘庚作为新一代的统治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强化国家的政治结构。首先,他结束了之前的无序统治状态,重新确立了首都位置(从河北迁移到河南的亳)。通过实行严格的法治和改革,盘庚有效地恢复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此外,他还鼓励政治上的开放和改革,使得国家能够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繁荣。
文化传承
盘庚时期的文化复兴也值得关注。虽然这一时期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努力,商朝的文化和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例如,盘庚重视对古代成汤的祭祀仪式,这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也是对国家传统的一种维护和发扬,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总结
通过分析商朝的历史背景、政治改革以及文化复兴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内部危机中寻求自我救赎和持续进步的过程。盘庚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最终帮助商朝摆脱了长期的混乱和衰败,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动态和文化变迁,也为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