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译文

  1. 召公与太子的深厚关系
  • 太子静在国人中因与召公关系密切而藏身召公家中。
  • 太子静被国人发现后,召公为了保护太子,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以显示对王的信任和忠诚。
  1. 宣王即位的背景及召公的角色
  • 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是周厉王的儿子,其即位背景复杂。
  • 宣王即位后,面临诸多内政挑战和诸侯国的叛乱。为巩固统治,召公作为辅佐大臣,继续支持宣王的改革措施。
  1. 召公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
  • 召公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政治经验。
  • 在厉王时期,召公曾多次直言劝谏国王,指出其暴政的不当之处,但遭到忽视。
  • 宣王即位后,召公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协助宣王处理国家大事,维护王室权威。
  1. 宣王中兴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 宣王即位后,致力于恢复周朝的繁荣。
  • 他实行了“专利”政策,即限制贵族私产,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采取了“弭谤”政策,即鼓励民众表达意见,减少政治压迫。
  • 这些政策有效恢复了周朝的国力和威信。
  1. 召公与周公的辅助
  • 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在周朝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在宣王执政期间,周公多次参与政事,辅佐宣王处理国家大事。
  • 两人的合作被认为是周朝能够稳定过渡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