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陵替,二周沦亡。并一天下,号为始皇。阿房云构,金狄成行。南游勒石,东瞰浮梁。滈池见遗,沙丘告丧。二世矫制,赵高是与。诈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婴见推,恩报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穨纲,云谁克补。
【注】:
- 阿房云构,金狄成行:阿房宫高耸入云。金狄,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南游勒石:指秦始皇南巡会稽刻石。
- 沙丘告丧:指赵高等人伪造遗诏,拥立胡亥为皇帝。
- 子婴见推,恩报君父:指子婴被逼出逃,向刘邦投降。
- 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指秦二世无才,误听赵高。
- 欲振穨纲,云谁克补:指想振兴朝纲,没有人能够做到。
【翻译】:
六国灭亡,二周沦亡,秦国统一天下,号称始皇。阿房宫高耸入云,金狄(神兽)成群结队。南巡会稽刻石,东瞰浮梁。滈池有遗物,沙丘有遗书。二世矫制,赵高是与谋。指鹿为马,灾祸从口而出。子婴被逼迫走,恩报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纲纪,谁能弥补?
【赏析】:
此诗是司马迁对秦二世时期政治腐败和暴政的批判。首句“六国陵替”,直接点明了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六国的灭亡导致的。接着,诗人描述了秦始皇的功绩和暴政的后果。诗人通过描绘秦始皇的威风和六国的灭亡,以及他的残暴行为,表达了对秦朝灭亡的哀叹和对暴政的不满。同时,诗人也对秦朝的政治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诗人通过对秦始皇的歌颂和对秦朝政治状况的揭露,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担忧。诗人通过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和秦朝灭亡的描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贪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司马迁的文学才华和历史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