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自刎于乌江的诗句及其译文解析史记记载与文学赏析

  1. 诗句原文
  • 项羽渡江前,亭长舣船待命,劝项王速渡江东。
  • 项羽笑而答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亭长再次劝说,项羽回答:“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最后,项羽决定自刎于乌江,其诗云:“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
  1. 翻译
  • 亭长撑船待项羽,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项羽笑而不答,但表示不愿渡长江。
  • 亭长建议:“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1. 注释与赏析
  • 乌江亭长:指项羽在乌江边遇到的士兵,他撑船等待项羽过江,并向项羽提出渡江的建议。
  • 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籍:项羽的姓。
  • 汉军:指刘邦的军队。
  • 渡江而西:指项羽带领八百名士兵渡过长江向西撤退。
  • 汉购我头千金:指刘邦悬赏千金要捉拿项羽。
  • 自刎而死:指项羽在乌江选择自杀。
  • 分其地为五:指项羽被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继承。
  •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指吕马童被封为中水侯,这是项羽的五处封赏之一。
  •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指项羽的士兵互相践踏,争夺项羽的尸体。
  • 郎中骑、郎中吕胜、郎中吕武各得其一体:指项羽的部下各自得到项羽的一部分身体。
  1. 文学与历史意义
  • 《项羽本纪》不仅是对楚霸王项羽一生的记录,更是对英雄悲剧和人性挣扎的深刻反思。
  • 项羽的决策和行为,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领袖的复杂性,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也有因失败而产生的绝望和无奈。
  1. 影响与评价
  • 《项羽本纪》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成为研究项羽的重要文献。
  • 司马迁的记述不仅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其形象更加真实和丰满。
  1. 现代应用与启示
  • 《项羽本纪》的故事和情感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它教会人们面对失败时要有勇气和尊严地选择。
  • 项羽的故事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寻找机会,勇敢面对挑战,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