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幹楼,度五十馀丈,辇道相属焉。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此诗出自《史记·十二本纪·孝武本纪》,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古代历史著作《史记》的一部分。该文献记载了汉武帝刘彻即位以来的四十多年间,其对于天地山川鬼神的祭祀活动,以及他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这一句描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柏梁台在11月29日遭遇了一场火灾。这场火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还暴露出当时宫廷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一些缺陷。同时,它也反映出了汉武帝时期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灾难的态度。

“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描述了汉武帝在12月25日亲自前往高里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天地纳入国家礼制,体现了汉武帝对于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视。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试图通过祭祀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努力,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

“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描述了汉武帝希望借由向渤海神祇祈求平安和保佑,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凡境界的愿望,体现了他对神仙传说的深信不疑。这种信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上还”,指的是汉武帝从上述活动返回长安后的行动。这里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由于柏梁台火灾的发生,汉武帝决定重新规划并修建一座新的宫殿以替代被烧毁的老宫殿,这一行为象征着国家对重建与更新的追求。

“以柏梁灾故”,说明了柏梁台火灾成为汉武帝决定改建新宫殿的原因。这场火灾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次警示,使汉武帝意识到了旧有建筑的不足,促使他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改善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朝受计甘泉”,这里的“甘泉”指的是位于今陕西境内的一个古县名,也是汉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汉武帝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汇报,商讨国家的大事。甘泉宫不仅是汉代皇帝处理政事的场所,也是文化和政治交流的中心。

“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这句话引用了公孙卿的言论,表明了黄帝时期的青灵台和甘泉台的历史背景,并进一步解释了甘泉作为明庭的意义。此外,还提到了方士们的预言和观点,这些方士被认为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存在,他们的预言往往涉及到国家命运和治理策略。

“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这段描述揭示了汉武帝不仅在自己的都城中建造了宏伟的建筑,还在其他诸侯国中设置了华丽的官邸,以此展示皇权的威严和富饶。特别是建章宫的建设,它采用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形式,象征着汉朝的盛世和对外展示的力量。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描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统一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并将年号改为太初元年。这个改动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行政和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汉朝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对于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这句描述了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旨在扩展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对周边地区的一种震慑。然而,战争的结果并不完全如预期,导致了大规模的农业灾害,即蝗灾的发生。

“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些官员利用道教仪式来进行祈祷或诅咒的活动。他们相信这种做法能够带来好运或保护国家免受灾害。这种行为在当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的依赖。

《史记·十二本纪·孝武本纪》不仅记录了汉武帝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更展现了汉朝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经济活动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通过对这篇文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武帝时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