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汉武帝对神仙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迷信。公孙卿的建议和汉武帝的决定,都体现了一种对于超自然现象的信仰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汉武帝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趣味,也反映了汉代时期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神秘事物的探索与实践。

译文:

公孙卿说:“仙人可以看见,但您过去常常匆忙,因此没有见到他们。现在我建议您建一座观,就像缑氏城那样,放置干肉和枣子,相信神仙应该会被吸引过来。而且仙人喜欢住在高楼中。”

注释说明:

  • “公孙卿”:即司马迁的朋友公孙卿(前122年—前87),他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方士、天文学家和阴阳家。他因多次向汉武帝进言而得到重用,被派往北方寻找传说中的仙草“不死药”。

  • “仙人可见”:指传说中能够飞升成仙的异人。

  • “上往常遽”:指的是汉武帝经常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亲自去寻访神仙。

  • “缑氏城”:古地名,位于今天陕西周至县西南。这里可能是为了建观或祭拜而特别选择的一个地点。

  • “脯枣”:古代祭祀或招待客人时常用的供品,包括腌制过的肉和枣。

  • “神人宜可致”:意思是通过建立这样的场所,可以使神仙降临并受到欢迎。

  • “且仙人好楼居”:表明了古人认为仙人偏爱高楼上的生活环境。

这一段文字生动地记录了汉武帝时期人们对神仙信仰的具体体现,以及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中对超自然现象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