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诗句:
-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译文:
第二年,有关官员报告雍州的五座祭坛缺少了祭祀用的牛、羊等牲肉和水果,香气不足。于是命令祠官送去祭坛的牲肉和五种颜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祭祀,并以木制的动物形象代替牛作为祭品。只有五帝祭祀时使用真正的牛,其他在名山大川祭祀时都用木制的动物形象代替。皇帝经过时才使用真牛。其他礼仪照旧。
-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译文:
第二年,皇上东巡海上,考察寻求神仙的事情,但没有发现验证的证据。方士们说“黄帝时期建造了五座城和十二座楼,用来在执期等候神灵,称为迎年”。皇上允许按照方士的建议建造,命名为“明年”。皇上亲自行礼祭祀上天,身上穿着黄色的衣服。
-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注释:
- 其明年:第二年。
- 有司:官员。指主管祭祀的官吏。
- 雍五畤:雍州(今陕西西部)的五个祭坛。
- 无牢熟具:没有准备好祭祀用的牛、羊等牲畜和水果。
- 芬芳不备:香气不足。
- 祠官:负责举行祭祀典礼的官员。
- 犊牢具:用一头猪和一只羊作为祭祀的牲肉。
- 五色食所胜:五种颜色的祭食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 木禺马:用木头制成的动物形象。
- 黄帝时:黄帝时期。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明君主。
- 封泰山:在泰山上筑起土坛来祭祀天神。
- 风后: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军事家。
- 封钜: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臣。
- 岐伯:古代有名的医学家。
- 迎年:迎接新年的意思。
- 上:指皇帝。
- 上亲礼祠上帝:皇帝亲自行礼祭祀上天。
- 衣上黄:穿黄色的衣服。
- 公玊带:姓公的大臣名玊带。
- “黄帝时虽封泰山”:意思是说黄帝时期的帝王虽然在泰山上筑起了土坛来祭祀天神,但是风后、封钜、岐伯等人建议黄帝在东部泰山上筑起土坛来祭祀天神,并且与其他地方的山川结合来举行祭天仪式。
- 禅凡山:与其他地方的山川结合来举行祭祀天神的仪式,即所谓的“禅”或“会”。
- 加禅祠石闾:在泰山上增加了祭祀天神的石闾(一种祭坛)。石闾是古人对山林中某些神圣地点的称呼。
- 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石闾的位置是在泰山脚下的南面。
- 方士:古代的一种游历四方、追求长生不死的巫师或道士。
- 执期:古代传说中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或节日。
- 迎年:迎接新年的意思。
- 上许作之如方:皇帝同意按照方士的建议建造祭坛,并命名为“明年”。
- 名曰明年:将这个祭坛命名为“明年”。
- 东巡海上:皇帝向东巡视海洋。
- 考神仙之属:寻求神仙之事。
- 未有验者:没有得到验证的结果。
- 方士:古代的一种游历四方、追求长生不死的巫师或道士。
- 黄帝时虽封泰山:黄帝时期虽然在泰山上筑起了土坛来祭祀天神,但是风后、封钜、岐伯等人建议黄帝在东部泰山上筑起土坛来祭祀天神,并且与其他地方的山川结合来举行祭天仪式。
- 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然而风后、封钜、岐伯等人建议黄帝在东部泰山上筑起土坛来祭祀天神。
- 以候神人于执期:用来等待神灵的人来到指定的地方。执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日子或节日。
- 命曰迎年:将这个祭坛命名为“迎年”。
- 上亲礼祠上帝:皇帝亲自行礼祭祀上天。
- 衣上黄:穿黄色的衣服。
- 公玊带曰:这是古代大臣公玊带的说法。
- 黄帝时虽封泰山:黄帝时期虽然在泰山上筑起了土坛来祭祀天神。
- 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然而风后、封钜、岐伯等人建议黄帝在东部泰山上筑起土坛来祭祀天神。
- 禅凡山合符:与其他地方的山川结合来举行祭天仪式。
- 则不死焉:那么就不会死亡了。
- 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皇帝已经下令准备了祭祀用的器具,到达东泰山,东泰山地势低下而且矮小,不符合祭祀的声音和规模要求,因此命令祠官按照传统礼节进行祭祀,而不实行封禅的礼仪。
- 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之后命令公玊带主持祭祀活动以观察求索神灵的事物。
- 夏,遂还泰山:夏季,皇帝返回泰山。
- 修五年之礼如前:修复了持续了五年的祭祀典礼。
- 而加禅祠石闾:并且在泰山上增加了祭祀天神的石闾。
- 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石闾的位置是在泰山脚下的南面。
- 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方士们很多都说这是仙人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