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而东之。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垝也。言阳气之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胥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
《史记·八书·律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一部文言文,作为《史记》八书中的第三篇,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秩序的理解与把握。下面是对《史记·八书·律书》逐句翻译:
- 太史公曰:“文帝时,天下初定,人民安居乐业,因势利导,社会未显动荡。”
- 太史公曰:这里“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他是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通过这段文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
- 文帝时:指的是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期,这是汉朝初期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 天下新去汤火:这里的“去汤火”指的是战争后的恢复期,意味着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重建起来,人民得以安宁。
- 人民乐业:人民生活安定,从事生产活动感到满意和愉悦。
- 能不扰乱:社会没有大的混乱,国家秩序井然。
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这里的“翁”指的是老年人,表明即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没有经常到市集上闲逛,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老人的尊重以及对宁静生活方式的追求。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这里的“孔子所称”指的是孔子对有德行之人的评价,而“有德君子者邪!”则是对这种评价的肯定。这句话可能是用来强调孔子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统治者的期待。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书曰七正,二十八舍”,这里的“书”指的是古代的典籍或记录,而“七正”和“二十八舍”可能是对天文现象的描述或解释,它们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这里的“律历”指的是古代的天文历法,而“通五行八正之气”则是指天体运行对季节变换的影响和调节。
天所以成孰万物也:“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这句话表达了天体运行对自然界的影响,使万物得以生长和成熟。
舍者,日月所舍:“舍者,日月所舍”,这里的“舍”指的是星星或其他天体的运行位置,它们为月亮提供了最佳的观测条件。
舍者,舒气也:“舍者,舒气也”,这里的“舒气”可以理解为释放或散发某种能量,可能是对月亮引力对地球气候影响的描绘。
不周风居西北:“不周风居西北”,这里的“不周风”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风力模式,它在西北地区特别强盛,影响天气变化。
主杀生:“主杀生”,这句话描述了不周风对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影响,可能是对风力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的描述。
东壁居不周风东:“东壁居不周风东”,这里的“东壁”可能指的是东方的某个特定位置,而“不周风东”则表示不周风位于东方,这影响了该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主辟生气而东之:“主辟生气而东之”,这里的“辟生气”可能指的是驱散、引导或激发某种积极的力量。
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这里的“营室”是中国古代天文地理中的一个概念,它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营室的位置和特性被用来指导农事活动。
东至危:“东至危”,这里的“危”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方位或地点,如山名或地名。
言阳气之垝,故曰危:“言阳气之垝,故曰危”,这里的“垝”可能指的是脆弱或危险的状态。
十月也,律中应钟:“十月也,律中应钟”,这里的“应钟”是古代十二个月中的第一个月份的名称,它是根据月相变化来确定的。
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这里的“不用事”可能是指这个月份不是农忙期,因此不需要特别关注农业生产。
其于十二子为亥:“其于十二子为亥”,这里的“子”指的是干支纪年系统中的第十位,即十天干的最后一个。
亥者,该也:“亥者,该也”,这里的“该”可能指的是包容、涵盖的意思。
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阳气在地下深处积聚,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根基,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风居北方”,这里的“广莫”可能指的是广阔的天空或者宽广的风力场,它位于北方,影响着气候和地形的形成。
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阴阳两气的相对关系,其中阳气在下方较为强大,而阴气在其上方相对较弱。
故曰广莫:“故曰广莫”,这里的“故曰”表示作者对前述观点的总结和确认。
东至于虚:“东至于虚”,这里的“虚”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名或地理位置。
虚者,能实能虚:这里的“能实能虚”可能是指这个地方既可以提供实际的支持也可以提供精神上或象征性的支持。
东至于须女:“东至于须女”,这里的“须女”是另一个具体地名或地理位置,这里可能涉及到农业、贸易或其他经济活动。
十一月也,律中黄钟:“十一月也,律中黄钟”,这里的“黄钟”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十二音之一,代表中央和平衡的概念。
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这里的“踵”可能是指跟随或到达的意思。
黄帝者,起也:“黄帝者,起也”,这里的“黄帝”在这里可能是指黄帝时期或黄帝的文化象征。
黄帝者起也:“黄帝者起也”,这里的“起也”可能是指黄帝时期的兴起或开始。
黄帝起也:“黄帝起也”,这里的“起也”重复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黄帝在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史记·八书·律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等领域的百科全书式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献。它通过对天文现象的分析与解读,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与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