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祕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釐者归福于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翻译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
  • 注释:此句意为,在之后的两个年份里,有人提议在周朝复兴时将邰邑建立作为周后稷的祠庙,并继续供奉他的食物直到今日。这体现了对古代帝王和先贤的祭祀和纪念。
  1. 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 注释:这里提到了皇帝(高祖)发布了命令,要求各郡、国、县设立灵星祠,并且在每年的特定时节(比如春季和冬季的腊月)进行祭拜,使用牛羊作为祭品。
  1.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
  • 注释:在此一年春天,有关官员请求允许每个县定期在春末和冬季结束时用猪羊来祭祀土地神和谷神,并且让每户人家自行承担费用来进行祭祀。皇帝同意了这一建议。
  1.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祕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 注释:在孝文帝继位后的第18年,他宣布了一道诏书,表示自己不接受那些秘密的祭祀活动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并决定从现在起废除这种制度。
  1.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 注释:在古代,名山和大河等自然景观往往由地方的诸侯来敬拜和供奉。后来,随着齐、淮南两国的灭亡,皇帝下令所有的太祝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去这些山川河流上进行祭祀,就像以前那样。
  1. 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归福于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 注释:在这年的年终,皇帝发表了一道诏书,总结了过去十三年的成就以及神明赐予的好处,并表达了对神明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强调了古代祭祀时必须回报神灵的道理,因此决定增加雍地五个神祠的路车各一辆,西畤的畦畤禺车各一辆,以及黄河、湫水、汉水的玉石各两件。对于其他各种祠庙,也都相应地进行了扩建和装饰,增加了祭祀用的器具和物品。最后,他还指出,虽然百姓们会向神灵祈福,但是自己并不希望祈求更多的恩惠。从现在开始,所有前来祭祀的人们都应该以敬意来对待,不要有所祈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于祭祀活动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变化。从周朝到汉朝,再到隋朝,各个时期都对祭祀有着不同的规定和重视程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政治、宗教和社会习俗的演变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