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
诗句:
1 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
- 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
- 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
- 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
- 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 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 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
- 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
- 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 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恶敢言方哉!”
- 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 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
- 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
译文:
第二年冬天,天子到雍地进行祭祀,商议道:“如今上天我是亲自来祭天的,但是地上的后土却没有祭祀,这是不符合礼仪的。”有关官员和太史公、祠官宽舒商议:“天地用的牺牲是牛角羊皮。现在陛下亲自祭祀后土,后土应该在沼泽中的圜丘上建立五座祭坛,每座祭坛上都用一头黄色的公牛和一套太牢的祭品进行祭祀,祭祀结束后将祭品全部埋掉,然后穿着黄色的衣服去祭祀。”于是天子就向东行进,开始在汾阴脽丘立起后土祠,依照宽舒等人的建议行事。皇上亲自向天祈祷叩拜,如同对待天神的礼仪一样。仪式结束之后,天子就到了荥阳返回。路过洛阳的时候,下诏说:“三代已经久远,难以保存。因此就按照方圆三十里的面积来封给周后的后裔作为周子的南君,用来供奉他的祖先的祭祀。”这一年,天子开始巡视郡县,对泰山进行了勘察。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天子郊雍”中的“雍”,指的是古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陕西凤翔一带。这里天子在雍进行祭祀,显示出天子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以及祈求丰收、国泰民安的愿望。
- “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说明这次祭祀活动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参与,且由太史公和祠官宽舒提出具体建议。太史公可能是负责编纂史书的官员,而祠官则负责祭祀仪式的具体执行和管理。
- “天地牲角茧栗”中的“牲”指的是祭祀时的供品,包括牛羊等动物;“角茧栗”则是对这些供品的描述,意指牛羊等动物的角部和内脏。这里的“牲”和“茧栗”体现了古人对于祭祀的严谨和尊重。
- “今陛下亲祠后土”表明了天子亲自参与祭祀的重要性,强调了天子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帝王对于土地和农业生产的重视。
- “已祠尽瘗”说明了祭祀仪式的完整过程,包括祭祀前的准备、祭祀过程中的仪式以及祭祀后的清理工作。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示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 “而从祠衣上黄”中的“黄”,在这里指的是黄色的衣服,可能是用来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敬意。同时,“从祠衣上黄”也可能暗示了祭祀时穿着黄色衣服的习惯或传统。
- 诗句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天子祭祀天地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神秘和神圣性。通过具体的描述和细节展现,诗歌不仅传达出了对天地神灵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 诗中还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例如,有司、太史公、祠官宽舒之间的讨论和商议,以及天子与群臣的对话等,这些元素都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具体的供品、服饰等物质元素,也有抽象的天地神灵等精神象征。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深刻。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入挖掘,诗歌传达出了对天地神灵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既符合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