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因北伐,败陈、蔡之师。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钟离。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

【诗句】史记·三十世家·吴太伯世家
王僚二年,公子光伐楚,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译文】
在王僚的第二年初,公子光进攻楚国,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并迎回了逃亡的楚国太子建的母亲居巢县,然后北伐,又击败陈国和蔡国的军队。在九年时,公子光再次攻打楚国,攻占了居巢县和钟离。开始时,楚国边邑卑梁氏的一名女子与吴国的边邑的女子争桑,两家都因为争桑而互相攻击,导致两国边邑长听闻此事后愤怒地相互攻伐,最终灭掉了吴国的边邑。吴王大怒,因此发动战争,攻取了两个城池后就离开了。
【注释】

  1. 王僚二年:指公元前509年。
  2. 公子光:名姬光,又称吴光,吴王寿梦的儿子,是吴国的著名军事家。
  3. 伐楚:指公子光对楚国的进攻,目的是消灭楚国。
  4. 亡王舟:指楚国被攻下,丧失王位。
  5. 光惧:指公子光害怕。
  6. 袭楚:指偷袭楚国。
  7. 复得王舟而还:指夺回失去的楚国船只。
  8. 五年:指的是公元前505年。
  9. 楚之亡臣伍子胥:指逃亡到楚国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10. 公子光客之:指公子光招待伍子胥。
  11. 王诸樊之子:指吴国王寿梦的儿子,也就是公子光的父亲。
  12. 父兄弟四人:指吴国王寿梦的四个儿子,包括公子光、公子掩余、公子胜、公子干。
  13. 季子即不受国:指公子光的弟弟季札不接受王位,不继承王位。
  14. 光父先立:指公子光的父亲早有继位之意。
  15. 阴纳贤士:暗中接纳有才能的人。
  16. 欲以袭王僚:想要借此机会取代王僚成为吴国的君主。
  17. 伐楚之利:指攻打楚国带来的好处。
    【赏析】
    此段文字主要叙述了吴国公子光为夺取王位,联合楚王的后代伍子胥,利用楚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困境,一举攻下楚国两个重要城池的故事。通过公子光的策略和行动,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斗争。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