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十三年,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彊。越王句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诗句: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

译文:齐国的鲍氏家族杀了他们的国君齐悼公,这个消息传到了吴国,吴王为此痛哭了三天,然后率领军队从海上进攻齐国。

注释:齐鲍氏指的是齐国的一个家族,他们杀了他们的国君齐悼公。吴王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君主夫差,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痛,因为他的父亲阖庐(即吴王阖庐)在位期间,吴国和齐国是盟国的友好关系,但后来双方因领土争端发生冲突。夫差决定报复这个背叛,于是出兵攻打齐国。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春秋时期吴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国际关系。诗中的“哭泣”表达了吴国对齐国的哀悼之情,以及他们对国家尊严的重视。而“海上攻齐”则是对军事行动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意图。最后,吴王为了报恩父仇而发起的战争,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复仇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