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注释:太公望吕尚是东海的人。他的祖先曾经是四岳之一,帮助大禹治理洪水,功劳非常大。在虞夏时期被封在吕地,或者被封在申地,姓姜氏。
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注释:在夏商时期,申和吕的子孙可能被封为支庶子孙,或者只是平民,这些都是吕尚的后代。原本姓姜氏,后来因为被封为吕国的君主,所以姓吕。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吕尚曾经很贫穷,年纪大了。他靠打渔来谋生,并试图用计谋去欺骗周文王。周文王出去打猎时,占卜后得到一个预言:所得之物不是龙、蛇、虎、熊等凶猛的动物;得到的是一位能够辅助周文王成就霸业的人才。结果周文王在渭水的南岸打猎时遇到了吕尚,两人谈话非常愉快。周文王说:“我听说先君太公曾经说过:‘一定会有一个圣人来到周国,使周国兴旺发达’。您真的是那个人吗?我已经很久没见到过像您这样的人才了。”于是称吕尚为“太公望”,并一起返回,吕尚被任命为老师。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
注释:有人说太公非常见多识广,曾经侍奉过商纣王。但商纣王荒淫无道,太公选择离开。他用言辞游说诸侯,但都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最终回到了周文王那里。
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注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吕尚是一个隐居在海滨的士人。当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散宜生和闳夭早就知道吕尚这个人了。他们也邀请吕尚前来。吕尚对这两个人说:“我知道周文王是个好人,也很尊重老人。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去呢?”于是这三个人向纣王请求美女和奇珍异宝,献给周文王,以此来解救周文王。周文王得到了自由之后,就回到国内。虽然吕尚为周文王效力的方式不同,但他确实是周文王的武和文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