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诗句解析及译文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注释:

  •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周朝的西伯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
  • 阴谋修德以倾商政:西伯和吕尚暗中策划施行德政,目的是推翻商朝的统治。
  • 兵权与奇计:策略中使用了用兵的权谋和出奇制胜的计策。
  •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后世对于战争和权谋的看法都把姜太公视为根本原因。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西伯姬昌通过与吕尚的密谋和智慧,最终成功逃离羑里,并借助于兵权和奇计推翻了商朝统治的故事。诗中展现了西伯的英明和政治手腕,以及他与吕尚之间的紧密合作。此外,诗也揭示了姜太公作为战略家的重要性,他的政治和军事智慧是周朝崛起的关键。

译文

周朝的西伯姬昌从羑里逃脱回归后,与他的朋友吕尚秘密计划施行德政,目的是推翻商朝的统治。其中很多是用兵的策略和出奇制胜的方法。因此,历史上对战争和权谋的看法都认为姜太公是主要的根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